当前位置:

郭达明:输电线路上的“国网湖南工匠”

来源:红网 作者:刘福荫 付晓 编辑:贾迪 2019-11-05 17:17:3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通讯员 刘福荫 付晓 石璐长沙报道

今年55岁的郭达明,19岁就参加工作进入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从此与电结缘,至今已经36年。

36年来,郭达明从一个知之甚少的普通电工起步,凭着他的聪慧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始终坚守在输电线路上,同时亦收获在输电线路上。

截至目前,他已经参建54个工程、30次担任项目经理;创造了月平均放线45千米的长达13年记录不破的施工奇迹。他所参建的100多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至今仍全部安全优质运行。

现在的郭达明,已经成为湖南输电领域大名鼎鼎、硕果累累的技术创新达人,被评为“国网湖南工匠”;2019年9月24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式聘任他为“三级工匠”,成为了公司第一位薪酬待遇接近副处级的一线员工。

“换一种思路,就可以事半功倍”

“换一种思路,就可以事半功倍。”这是郭达明的口头禅。

常年与工程项目打交道、外表粗犷的郭达明,却有着一颗细腻的“绣女心”。按同事们的说法:“凡是有他在的施工现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他总能搞出些小发明、小创造,有效化解施工困难。”

在施工现场,钢丝绳通过卸扣连接一直存在着斜扣的横向受力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安全事故。郭达明日思夜想,研制出一种万向盘和转向板。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一块圆形的钢板,在中间打几个孔。

“但是别看它简单,作用却特别大。”当时担任±800千伏祁韶(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湘1标段)施工现场的项目总工刘永宽说,“万向盘和转向板应用到酒湖线组塔施工后,不仅为我们的组塔安全提供了保障,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酒湖线提前三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郭达明为我国第一条向湖南输送清洁能源的特高压线路湖南段提前实现全线架通立下了汗马功劳。”

云田-城南22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是长沙电网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它的顺利投运,将有效缓解长沙电网供电“卡脖子”问题。但是,该工程P43-45线路的下方就是高铁线路,工程放线过程中导线或牵引绳不可避免地将从高铁接触网上方跨过,一旦出现哪怕是极小的失误,截面达630平方毫米的电力线在重力的作用下,也将从4米的高度砸落在截面仅有70平方毫米的高铁接触网上。接触网一旦损坏,将造成高铁大面积的晚点甚至停运。

“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我们可以创造经验。”这是郭达明的表态。他一次又一次地现场勘查、测量、提出方案、否定方案、再提出新方案、再完善新方案,最终创造性地提出“设立2个牵引场,白天完成P44-45线路展放,夜间收到铁路部门接触网停电通知后,再进行P43-44高铁上方放线。这样既能有效减少夜间高空作业,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保障放线准确率”的施工方案。终于,线路一次连接成功,云田-城南22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得以全线贯通。282个日日夜夜,郭达明和他的同事们安全优质完成了53基输电铁塔基础建设、33千米输电线路展放的巨大工程量。

在这36年里,郭达明共有技术创新26项,其中21项已在本单位和兄弟单位推广、应用。同时,他主持和参与研发的创新成果,多次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的技术创新奖项,部分发明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让年轻人上,把机会让给他们”

郭达明的美誉不光是他在线路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在立德树人、培养年轻人方面,同样有他的“独门技艺”。

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建造师的徒弟胡臻总结说:“师傅会点拨我该做什么,但不会明确地要我如何做,这就敦促我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必须独立思考。”

2010年,学校毕业进入单位的胡臻在郭达明的言传身教下进步神速。2018年,这个入行才8年的年轻人就担任了长沙电网“630攻坚”重点项目之一“余捞线”的放线队长。此后,又担任了云田-红星线工程的放线队长。经过师傅的点拨和一次次的磨炼,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项目推进上有条不紊,在人员安排中游刃有余,获得了全公司的高度认可,公司领导更是鼓励他用“传帮带”的方法培养出更多的青年人才。

已经成为公司管理部门负责人的刘永宽谈起师傅郭达明,也是颇多感触,他说:“是师傅当年对我耐心细致的培养教育,才促成了我今天的进步。我现在最深的体会就是师傅经常提醒的,一个人从一个执行者一旦变成管理者,压力就会随之而来,凡事就必须学会自己思考,要有全局观念。”

现在,郭达明已经是“桃李满园”,硕果累累,在他所带的徒弟中,已经有5人成为分公司经理(副经理)、2人成为项目总工、2人成为施工队长、1人成为公司管理部门负责人、1人成为了公司五级工匠。并且,有2人荣获“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3人荣获“湖南送变电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我像是被风吹大的孩子”

“我像是被风吹大的孩子。”这是郭达明的女儿说过的一句话。

因为长年跑工地,郭达明几乎每年的出差天数都在300天左右。结婚没几天,他就离开新婚妻子远走他乡;妻子怀孕,他也没有几天在家陪伴;直到接到电话,妻子已经临产住进医院,他才脱下工装急急忙忙往家赶,结果晚上9点赶到医院,9点半钟他女儿就呱呱坠地。

现在郭达明的女儿已经20多岁了,在女儿的记忆中,老爸从来没有参加过她在学校时的家长会,也从没带她旅过一次游或是看过一场电影。女儿笑着说,她的家对于老爸似乎只是个经常来住一下的旅馆。不过,已经参加工作的她,对老爸早已没有任何抱怨,更多的是对他安全和健康的担心。

郭达明有一个很开明的妻子,妻子说:“当时看到那个家不像个家的样子,心里确实不是滋味。但是每次看到他回来时那张又黑又瘦的脸,听到他领导和同事对他的那么多高评价,就感觉他在外真的很辛苦,我不能再火上浇油。”

郭达明特别庆幸自己有一个疼他爱他理解他的充满温暖的家,也特别感谢他的妻子和丈母娘始终毫无怨言地一直帮他撑持着这个家,他说:“我今天能够获得这么多的荣誉,真的要算她们的一大半。”

在一线一干就是36年,而且一直干得风生水起,确实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必须要有信念、有担当、有不忘初心的决心和勇气。

“从26米的深基坑一步步走出来的三级工匠,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他是好样的。”提及郭达明,送变电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曾新跃如是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刘福荫 付晓

编辑:贾迪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ontent/2019/11/05/61854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