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带一路”故事】拥抱非洲的中国姑娘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浩 编辑:贾迪 2019-09-23 10:09:4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通讯员 杨浩 尼日利亚报道

0afdbe5ac8b872f0b49fc4bf247517e.jpg

兰天慧和她的非洲学生。

在卢旺达孔子学院当教师

2017年,对外汉语专业的兰天慧即将大学毕业。她参加了国家汉办的选拔,并顺利取得去卢旺达孔子学院支教的机会,从此过上了一种跟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

虽然下定了决心、做足了功课,艰苦的条件还是给她了当头一棒。支教的地方都是最边远贫瘠的地区,吃穿住行都是问题,停水、停电现象经常遇到。但是当地人渴望摆脱贫困、习得一技之长的朴实心愿被她看在眼里,她选择留下来。

365个日夜,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她一个人,奔波于负责的教学点及往来的村落中。她克服了孤独和恐惧,先后在3个支教点执教了300多名当地学生,帮助7人实现了留学中国的梦想,其中一名学生还取得了新汉语水平考试满分的成绩。

有一次,她的学生偷偷为她策划了一场生日惊喜。下课后几个男生鬼头鬼脑地把她拉到学校大礼堂,一排排学生从帷幕后唱着生日歌走出来,用他们所剩无几的生活费凑钱买了面包、糖果和贺卡。看着他们摇头摆脑天真可爱的样子,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兰老师坚定了我学习汉语的梦想,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大帮助。”她的一位学生韩乐说,“感谢兰老师!”

她的第一次非洲之旅可谓收获满满。

在家人的鼓励下走进水电八局

“我的祖辈父辈都是水电工作者,放暑假的时候,父母便会把我接到工地,去非洲支教,符合我的专业和兴趣爱好,父母一开始虽然不舍得,但很快还是支持了我的决定。”兰天慧告诉笔者。

一年支教期很快就结束了。回国以后,兰天慧很想念在卢旺达的学生。教汉语能让他们了解中国,去中国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地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但她觉得远远不够,她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在工地长大的她到过多个水电项目工地,包括五强溪、构皮滩、龙开口、白鹤滩水电站等。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就给她讲水电建设的知识,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机缘巧合下,她的父亲告诉她水电八局国际公司要招新了,在非洲有在建项目。父亲问她还想去非洲吗,她一口回答:“愿意。”就这样,她来到水电八局国际公司面试,正是她的援非经历打动了面试官,顺理成章地被派往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项目。

从教师到工程人的华丽转变

宗格鲁水电站是尼日利亚最大在建水电站项目,水电八局积极推进本土化进程,雇佣当地员工超过4000人;长期不懈地为每位本土员工提供的安全、技能培训;并建立与劳工部、雇员工会三方协商的机制,获得了劳动就业部颁发的“工业安全、健康、劳资政三方合作卓越成就奖”和行业工会颁发的“工会最佳管理友好奖”。

兰天慧被安排在综合部,从事文档管理。身份的转变带给她更多的是挑战,一开始,别人拿给她的文件她看不懂也无从下手,但是她激励自己主动加班,时常请教师傅和同事,一个月的时间便熟悉了公文处理和写作,逐渐上手了采购工作。

兰天慧主动走访和学习,经常跟着师傅下工地,帮助当地员工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也常常拿着相机在现场拍摄一些珍贵的镜头。时间久了,她逐渐和当地员工打成了一片,还主动采写改编了数十篇一线员工的事迹。

和奋斗在非洲的所有水电八局人一样,她正用自己的努力去拥抱非洲,让非洲这头奔跑中的雄狮跑得更快、更远。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浩

编辑:贾迪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ontent/2019/09/22/60615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