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带一路”故事】亚辛的二十七载中国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兰天慧 杨浩 编辑:贾迪 2019-08-28 16:43:0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兰天慧 杨浩 尼日利亚报道

亚辛 (2).jpg

工作中的亚辛。

早上六点三十分,尼日利亚的宗格鲁小镇,第一束阳光从地平线升起并洒向卡杜娜河。

湍急浑黄的水流,呈现出波光粼粼的金色光斑,如同中国水电八局外籍员工亚辛的二十七载黄金岁月。

坚守:二十七载电建情

亚辛今年46岁,是水电八局宗格鲁项目部的巴基斯坦籍员工。他2016年来到尼日利亚,从一名出色的木工工匠逐渐成长为项目部木工厂的管理人。在他的带领下,木工厂被打理的井井有条,为水电站建设提供着充足的模板、板材等材料。

初次见面,他身着一身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留着大胡子,在木工厂内忙碌着。见到我们的到来,礼貌的微笑也掩盖不住他有些木讷的难为情。

“很高兴认识你。”亚辛粗糙的手掌布满了老茧,他轻轻地握了握我的手。这是一双温和有力的手,一双工匠的手。

“我和中国水电的第一次结缘是在我的家乡巴基斯坦巴罗塔电站。那是水电八局在国际市场的第一个项目,而我也只是一个毛头小子。有幸加入中国水电后,我相信我能闯出自己的天地。”他顿了顿,时间仿佛一下被拉回到了二十七年前。

“不料没多久,巴基斯坦陷入了恐怖袭击的阴霾,项目中方员工用坚守和出色履约,被总统称赞为最可靠的朋友。我也是团队的一员,从此之后,中国水电成了我的家。后来我跟随中国水电从巴基斯坦到马来西亚,从加纳再到尼日利亚,前后建设了6个工程项目。”亚辛注视着笔者,他的目光里带着喜悦和自豪。

18岁起就跟着中国水电,一路走来,亚辛不知不觉已经为中国水电工作了二十七年。这段黄金的青春岁月,见证了亚辛的成长,更成就了一段青春铸成的不平凡。

传承:发扬光大工匠精神

木匠是亚辛的家族事业,他的祖父、爸爸都是木匠。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跟随母亲在巴基斯坦生活。

“我很热爱我的工作。”亚辛注视着木工厂的一角,“木工的工作十分辛苦,很多人来了又走。管理这个木工厂,有时候会很艰难。” 但亚辛坚持了下来。他既要负责管理的工作,有时又要亲力亲为,还要手把手地教会尼日利亚籍学徒。

因为亚辛出色的表现,项目部特批他的小儿子加入项目部。亚辛的小儿子叫穆罕默德,今年24岁。

工作中,亚辛不遗余力的教会穆罕默德木匠的所有技艺,希望儿子和他一样,随项目部扎根,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和儿子在一起,亚辛很幸福。陪伴,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而这份难得的陪伴,正是项目部送给他的珍贵礼物。

“如果项目需要,我愿意把另外一个儿子也培养出来。”他环视着他的木工厂,眼里充满着感激。

暖心:中国水电处处家

从事水电工作就意味着长期远离家乡,和亲人们分居两地。

亚辛总是等到每个工程完工后,才回去看望家人们,这样收入会更多一些。亚辛当然很想念家人,项目部也为外籍员工们提供了便利的通讯条件,每月都发放一定的电话费。亚辛每周都会和家人通话,网络好的时候还可以视频。

宗格鲁的炎炎烈日下,亚辛和学徒们一同工作,脸颊被紫外线照得生生刺痛,四十℃的高温天气里,又穿着厚重的工作服,很难想象一天的工作下来会有多么疲惫,这时一个舒适的“家”该有多美呀。项目部为外籍员工建起了整齐划一的宿舍,在食堂里安装了电视机,并定期为外籍员工送来西瓜。

食堂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下班后的亚辛喜欢来食堂看看电视,有时喜欢沿着卡杜娜河散散步,站在拔地而起大坝上,可以一览古老壮阔的卡杜娜河,让电话里道不尽的思乡之情随着河流飘向远方。

卡杜娜河奔腾不息,包容和承载着世间万物。建设在河上的宗格鲁水电站是尼日利亚规模最大的在建水电工程。竣工后,它将为尼日利亚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

流水不止,生命不息。来自中国、巴基斯坦的水电建设者,和尼日利亚人民一道,正在这里书写着精彩纷呈的故事。

亚辛就是其中之一,用追随和坚守,把自己的不凡岁月融进了卡杜娜河,融进了为之奋斗了二十七载的中国水电。

来源:红网

作者:兰天慧 杨浩

编辑:贾迪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ontent/2019/08/28/58972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