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厉害了,这些“电博士”已被央视“发现”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贾迪 2019-01-08 16:58:3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电力科技最前沿研究者长啥样?

近日,CCTV发现之旅频道《聚焦先锋榜》栏目播发专题片《水电街79号背后的故事》,介绍湖南技术研究核心机构——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们的工作,一起看看吧。

长沙市水电街79号,这里的博士人数居全国各省电科院之最,共有79名博士的国网湖南电科院是整个湖南电网的技术支撑。在外人眼里,“院字号”里博士的工作肯定是“高大上”又轻松的。然而,事实却是“技术有点高大上,但工作接地气得很”。

“技术迷”碰撞“高科技”

今年是谢耀恒在国网湖南电科院工作的第5年,在同事们眼中,他还是那个在发现问题时最兴奋的“工作狂”。这里是湖南第一个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建成投产,湖南电网迈入了“特高压时代”。

无论严寒酷暑,像这样的监测工作是他们的常态。在谢耀恒和同事心里,这里出不得半点问题。“如果这里的设备一旦罢工,意味着全省大片区域将陷入黑暗。”因此他们被站内人员称作韶山换流站的“外科医生”。

电科院的博士团队对每台设备都了如指掌,巡视效率高,针对性强,总是能开出有效的诊断结果,让站内工作人员维护起来简单得多。正如眼前李辉和他的团队成员就是大家口中的换流站“内科医生”。

“高大上”“接地气”可两全

事实上,这几年,国网湖南电科院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不俗的成绩。刘海峰原来所在的电网技术中心,应用的配电网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于2013年正式上线,走在全国前列。

“连续4个春节,湖南配变实现零烧损。”作为原技术中心主任的刘海峰对此颇为自豪。

万代和他的团队也是国网湖南电科院一群不愿意“放过”自己的年轻人。从毕业来到这里,发现问题便开始和团队自觉利用休息时间来研究应用于配电网主设备风险评估与防治的技术。如今,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益阳、张家界等电网企业,明显降低了雷击故障率,为配电设备安全运行、高效可靠供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微信图片_20190108165459_副本.jpg

事实上,2016年到2018年5月,电科院荣获省部级科技奖40余项,当“高大上”的科学技术接地气的广泛应用,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电科院博士团队的坚守、与奉献。

2018年1月,寒潮袭湘,欧阳克俭和国网湖南电科院的同仁一起,坚定地站在了保卫电网抗冰保电的第一线。他运用各种科学仪器对现场进行观测,为后续检测排查和安全评估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2018年的这场冰灾,湖南未出现铁塔倒塌现象。

而负责水电机故障分析的张军博士同样也是一位爱岗敬业奔赴一线的人。面对水电厂出现异常,往返排查的设备内外温差相差60℃,就连在场的人看着都觉得心疼。

年轻的吴晓文博士在工作中是个执着严谨的人。为了拿出理想的解决方案,他曾对变压器进行过一次24小时噪声连续监测。那是12月底的长沙,天气特别寒冷,整夜坚守听这些别人避之不及的声音,帮助居民解决噪声超标的问题。

“小情怀”遇上“大舞台”

一个个小情怀聚到一起便汇聚成了今天水电街79号这个大舞台。博士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左剑也是79名博士中的一员,他选择“安家”湖南电科院,同样也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系统分析专业在国网湖南电科院是一个老牌专业。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海归博士带领他的团队,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湖南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风险预警评估中心”,用学识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国网湖南电科院注重依托生产与科研项目,促使各个层次技术人员快速成长,敢于给有潜力的年轻技术人压担子,在一些重点研究方向中,为一些有潜力的技术骨干快速成长搭建了平台。这就是这里能成为人才宝地的原因。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贾迪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ontent/2019/01/08/46297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