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山“电骡子”的爱 无法用画笔来描绘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侯建明 编辑:马灿 2017-11-23 15:35:5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综合讯(通讯员 侯建明)我叫孟欣然,是一名美术老师。一次偶然的邂逅,我见到了这种纯净无暇的爱。我用画笔记录下了爱的点滴和片段。可我渐渐发现,这是一份画不出的爱。


  驱车来到距石门县城80多公里的壶瓶山镇,我见到了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的三十六名供电员工。在征得允许之后,我有幸全程跟随,从清晨到夜半,从山底到山顶。

  坐在山间,我画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画下了他们憨厚的笑容,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从亮起第一盏电灯到万家灯火,从肩扛手抬到机械并用,十年的岁月,难以想象这群热血的汉子是怎样将几万根电线杆竖立在陡峭的山岭,是怎样在荆棘丛林中劈开道路,冒着虫叮蛇咬打通了一个个节点。


  亲眼所见,为了壶瓶山这最后一个无电户,十几个队员架设了几十根电线杆,每天负重工作12个小时。当灯光亮起,几十年与油灯相伴的老人露出欢笑,劳累了一周的队员忘记了疲惫。我在笔墨之间,分明感受到一种责任生出的沉沉爱意。

  除了维护电网、保障供电,这群常年工作在大山里的供电员工义务帮助老百姓进山带商品、下山带山货,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电骡子”。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零星分布着三万多户居民。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湖南屋脊,进山艰难,出山不易。队员们尽管工作很辛苦,看着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小孩,总觉得有义务照料他们。十多年来,队员们肩上的背篓换了一茬又一茬,直到装备上摩托车。


  他们是企业的义务电管员,每到农忙季节,壶瓶山的140多家茶厂最差的是人手。顾不上自己家里的茶叶没采摘,“电骡子”时刻想到的是企业,企业的电就是效益,企业用电家乡才能发展。

  这条十年前亚洲最高的吊桥,“电骡子”们每月要走好几回。吊桥的对面、悬崖那边有个麻风村,村里住着几十位患过麻风病的老人。

  “电骡子”们一直把他们当亲人,每隔半月都要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物资,每逢佳节都要和他们一起团圆庆祝。

  无论风雨雷电,不管酷暑严寒,他们在山路上奔走,在电杆上摸爬,在黑暗中穿梭,在四季变换中奔忙。

  付出是快乐的,坚守是寂寞的。最忙的时候,他们一年中就休息过四天;最累的时候,他们三天三夜只休息了七个小时。

  十年如一日的他们,用青春点亮大山,用坚守装扮家园。对工作他们爱得认真,对工作他们爱得执着,对百姓他们爱得无私,对莽莽群山他们爱得博大。

  看着队员们憨厚的笑容和眼前的大山,我握着熟悉的画板,竟无从下笔,还有那么多感动的故事,我们都未曾知晓。这份无私的大爱,已经无法用画笔来描绘。

  海拔2000多米的壶瓶山,876平方公里,43500多名居民,巍巍大山,爱是大山的脊梁。“电骡子”就像光明的使者,用爱和责任,点亮了大山深处的千家万户,换来了大山的发展,也换来了乡亲们的笑容。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侯建明

编辑:马灿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2017/11/23/400676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