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I赋能!新能源汽车跑出“智造”加速度

来源:新华社 作者:唐诗凝 吴慧珺 何晓 编辑:龙真 2025-07-03 09:01:4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超级工厂,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作业,实现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车间全面自动化与数字化,借助自研算法及工业级监控机器人,对1500个关键点进行AI视觉检测,对外观微小瑕疵的检测精度可达0.2毫米。

在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部分制造场景已实现AI智能决策,大大小小的智能装配岛上,天窗、前后挡风玻璃等零部件装配“并联”作业,总装方案由“单行道”变“立交桥”,多平台多车型可同时在线生产,平均一分钟下线一台车……

7月1日,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来到工厂车间,纷纷感叹科技赋能让中国“智”造跃升新高度,也让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

这是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超级工厂内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新华社发

合肥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集聚地,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等6家整车企业在此落户,以整车规模效应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一组数据印证产业发展活力:

作为全国唯一的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双智”试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试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的“四试点”城市,合肥市去年整车产量191.1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同比增长84.4%,在地产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近段时间,小米YU7新车型热销、比亚迪巴西生产基地正式开工……一系列汽车产业新动态吸引全球目光。更多“中国造”汽车从崛起走向领先的底气来自何处?记者在安徽调研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创新成为支撑中国汽车产业前行的关键基因。

技术创新,让汽车“链”上的电池系统、芯片持续迭代升级,让智能座舱和车载软件越来越“聪明”,更带来生产线变革,使汽车制造的逻辑从“物理叠加”向“智能共生”升维。

这是蔚来先进制造新桥二工厂内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蔚来全球首创的“魔方”车辆存取平台,宛如一个巨型的智能“抓娃娃”机,6层750余个车位内,颜色各异的车身无需“先进先出”,而是根据订单按需“抓取”。

“高柔性实现对个性化生产的快速响应,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说,这背后依托的是整套“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对庞大的实时数据流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上市仅一个多月的豪华新能源轿车尊界S800订单火爆,其双拼色车身设计是一大亮点。这得益于行业首创的双拼色自动分色机器人,借助AI视觉定位与力控系统,将分色线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内。

“创新技术攻关,痛并快乐着。”江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世成说,历经大半年才达成的双拼色工艺,不仅对车身一致性提出极高要求,更与训练AI模型、让机械臂精准控制喷涂力度密切相关。

“‘从0到1’的突破,离不开供应链的联合研发与跨界技术的深度融合。”江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告诉记者,一辆尊界S800从生产到下线,涉及的200多家供应商来自全国十余个省份。上下游合作伙伴在产业链高端化突围中共同成长,带动全链条在技术、品质、工艺和体验上实现多维跃升。

这是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电池包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在距离江淮汽车整车厂不到20分钟车程的半径内,集聚了不少供应链企业。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这家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pack企业,目前已累计生产超过200万台动力电池系统。

记者在华霆动力生产车间内看到,电芯检测、点胶、焊接等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一颗颗方形电芯或圆柱电芯,在这里完成从单体到模组再到整包的“蜕变”,一块块动力电池经过严格的性能和安全测试后下线。

“我们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承约20家电芯制造商,下为约60家整车厂设计动力电池系统。”华霆动力总裁王扬说,企业与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提升产品安全、降低生产成本,并加强产学研融合,与多个高校院所共建合作开发平台,加大前沿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以整带零”的发展思路,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戴文刚介绍,合肥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厚度,已培育出国轩高科、巨一科技、常青机械、汇通控股等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

“蔚来致力于打造高效产业链,不断壮大朋友圈,我们的总装车间连廊直接联通供应链伙伴的工厂。”李斌说,坚持长期主义,追求共进共赢,与合作伙伴深度绑定基于共同成长的高技术、高质量目标,是构筑强大而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必由之路。

来源:新华社

作者:唐诗凝 吴慧珺 何晓

编辑:龙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