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峰新能源:乘风破浪19载 他们以硬核技术取胜

来源:红网 作者:章迎春 编辑:吴戍疆 2024-10-16 10:53:23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015123126.jpg

银峰新能源。

微信图片_20241015123130.jpg

银峰新能源研发人员在工作。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6日讯(通讯员 章迎春)就像钱可以在银行随时存取一样,电力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充电或放电,变成一种可控的能源。这种被业界形象称为“电力银行”的新兴业态——储能产业正风生水起。

位于湖南湘江新区岳麓高新区的湖南省银峰新能源有限公司便是这样一家企业。他们由“教授团队”创立,手握核心科技,深耕“钒”领域10余年,专注于新型大功率大容量储能产品——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研发、制造与商业化应用,为构建绿色、低碳的未来贡献着力量。

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公司首席科学家、总经理吴雄伟看来,多年行业经验的积累与持续创新是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驱动,以硬核技术取胜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

对于这一发展前景,银峰新能源早在19年前便预料到,已经开始部署研究,攻关核心关键技术。

“我们为了同一个心中的电力储能梦想,一猛子扎进了钒电池行业。”吴雄伟介绍,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银峰新能源已构建起涵盖液流电池电极材料、双极板、电解液、电堆、系统集成,以及新能源发电、离网供电系统和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完整技术体系,累计获得近80项发明专利,其中多项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银峰新能源在全球首次采用纯化学法绿色制备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创新性地提出了二工段催化还原工艺,成功实现了价态可控、酸溶性好的三价和四价等摩尔比钒电解液的精准制备。

这一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等摩尔比三价和四价钒电解液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空白,还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在国内外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

目前,银峰新能源的钒电解液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储能项目,市场占有率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产品迭代,引领市场潮流

走进银峰新能源研发中心,研发人员付莎正与其他同事一起进行着高纯钒生产萃取工艺的优化实验。“目前这个实验已经持续一年半了,想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比对缩小生产偏差。”

钒原料低成本开发利用一直是困扰着行业可持续的发展。吴雄伟介绍,公司结合长远发展目标,提出对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所需要的钒元素的提纯工艺进行持续优化,希望通过萃取工艺的改进,尽可能提高纯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电解液生产线,优化生产工艺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直以来,在产品研发方面,银峰新能源都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技术布局。

“刀片液流电池电堆是我们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已经迭代至第三代,其性能较第二代产品提升了一倍,而价格却下降了40%。”吴雄伟告诉记者,这种高性价比的优势使得银峰新能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此外,银峰新能源还在电解液和电堆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电解液方面,公司成功开发了短流长电解液制备技术,旨在突破中试、量产工艺难点,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电堆系统功率密度提升方面,公司已实现第一阶段200mA/cm²电流密度的目标,并正在攻克第二阶段300mA/cm²电流密度的技术难题,以实现电堆成本的大幅降低。

这些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升级,不仅提升了银峰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在储能市场的持续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合作,构建产业生态

为了保持技术领先和持续创新,银峰新能源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

近年来,公司相继与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让高校科研成果更加快速转化落地,还提升了银峰新能源的研发实力,为我们在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中提供了有力支撑。”吴雄伟说。

同时,银峰新能源还注重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公司与五洲矿业、上海电气等多家公司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钒电池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电解液供应方面,银峰新能源已成为行业80%电堆及系统集成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并实现了规模化电解液出口。这种广泛的合作网络不仅保障了银峰新能源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也为其产品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银峰新能源正加快扩大产能、布局全球市场的步伐。公司已在湖南长沙、江西宜春、陕西商洛等地布局了多个生产基地,形成了从矿山冶炼、高纯钒提纯到电解液生产、电堆与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条。其中,公司建设的全球极具规模电解液生产基地和湖南省内先进的电堆生产基地已正式投产运营,年产电解液可达6.6万立方米,年产电堆可达50MW,可同时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全钒液流电池容量单元及功率单元。

“此次获评是对我们在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经营能力、综合实力等方面的肯定与鼓励。”面对未来发展,吴雄伟信心满满,“我们还计划和钒原料厂家进行联合开发,并加大在研发、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其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来源:红网

作者:章迎春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ontent/646854/50/143628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