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应对资源禀赋局限,回应绿色转型呼唤——湖南能源逐“新”潮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黄河 2024-03-19 07:31:19
时刻新闻
—分享—

正在热播的央视大型纪录片《能源浪潮》,通过壮观的画面、生动的现场,让人们看到能源领域的无限动能。

从新能源装机成为第二大电源到推动能源转型升级,从“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到多点开花的抽水蓄能电站,从海上风电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到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湖南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正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长沙市望城区,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宽阔碧蓝的水库仿佛一个超级“充电宝”。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新能源装机成我省第二大电源

冷水江市锡矿山、涟源市湖泉镇、新化县曹家镇的荒山荒地,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汇成“蓝色海洋”。

这是全国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近期将全容量并网发电。大唐华银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子波介绍,该项目每年可新增“绿电”12亿千瓦时,约可满足400万个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节约标煤超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万吨以上。

对湖南来说,能源资源禀赋有限,缺煤、无油的背景下,大力挖掘“风”“光”等新能源资源是拓展能源供应的有效途径。“双碳”目标下,湖南发展新能源的脚步稳健有力。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介绍,顺应国家能源转型需要,湖南大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变。

截至目前,全省电力总装机7086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2224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31.4%,较“十三五”提高近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底,新能源装机首次超过水电成为我省第二大电源。

“目前,新能源的电力支撑作用已显现出来。”汤吉鸿说,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新能源电站最大出力达714万千瓦,为成功应对4165万千瓦全省历史最大负荷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新能源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正扮演重要角色。以分布式光伏为例,2023年,全省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502.7万千瓦,同比增长143.7%,综合利用土地超6万亩,自发自用电量10.85亿千瓦时,自用电平均降低开发企业用能成本约0.32元/千瓦时。

引外电筑牢能源保障线

平江福寿山,一个巨型“充电宝”有望在两年后揭开面纱。上千名建设者奋战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力争首台机组2026年投产发电。中国电建中南院该项目总设计师辛继勇介绍,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储能作用,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支撑。

新能源发电,天生不稳定,对储能需求很大。

近年来,湖南探索完善“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机制,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和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规模化开发。

眼下,平江、汨罗、炎陵、桃源、江永等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省在建抽水蓄能电站8个、装机容量达1180万千瓦。

全省新型储能多点开花,装机容量达266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今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大容量储能技术尚存在技术瓶颈,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产品有待突破。”国网湖南电力专家建议,湖南要发挥“政产学研用”联动优势,组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储能全产业链开展链式攻关,抢占新型储能技术制高点。

打开全国能源地图,可见湖南一次性能源资源匮乏,中长期电力供需形势依然严峻。

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介绍,近年来,湖南突出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支撑,电力稳定供应能力超过4200万千瓦,稳稳夯实能源保供大盘。然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更要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关系,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

当前,火电依然是全省能源保供“压舱石”。“十四五”期间湖南960万千瓦火电指标中,永州电厂、平江电厂投产发电。目前,益阳、株洲、石门电厂正在加快建设,汨罗、宜章电厂将于年内开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建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湘粤联网工程建设,支持将第三回特高压直流入湘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这是湖南在全国能源版图重塑定位的关键。”长沙理工大学杨洪明教授认为,湖南目前已有3条跨省“电力高速”,建设湘粤联网工程,与湖南现有3条外电入湘工程相辅相成,可间接形成西北至广东电力通道。对湖南来说,电力可进可出,吞吐量大增;在全国范围,推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互联互通,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大市场建设。

汤吉鸿介绍,我省已争取湘粤联网工程增补纳入国家“十四五”电力规划,力争尽快核准开工,与“宁电入湘”工程一并建成投产。此外,推进“疆电入湘”特高压直流工程,湖南、新疆已签订合作备忘录。“再过3年左右时间,湖南新型电力系统构架将打开新局面,湖南整体处于全国能源流向末端的基本省情有望改变。”他说。

布局新能源装备和材料赛道

南海东北部,阳江海上风电场升压平台矗立于茫茫大海上,平台关键设备——330千伏级世界首台海上风电变压器稳定运行,该设备由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研制,为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电力通道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变压器生产基地衡阳,一台台特高压线路的“心脏”在这里跳动。中国自主研发的多种类巨型变压器由此发至世界各地。

今年全国两会释放利好新能源产业发展信号。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体系,电抗器、风力发电机、光伏制造装备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研发技术领先全国,磷酸铁锂出货量全球第一,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能源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中国能建湖南院打造中南地区首个中深层地热能供能工程,建设零碳示范机场。聚焦风电叶片大型化、轻量化发展趋势,株洲时代新材建成最大海上大功率风电叶片试验平台,助力特大型叶片研发……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以当前各省份争相入局的氢能产业为例。2月27日,记者随我省氢能产业链调研组来到位于长沙县的三一制加氢一体站,三一氢燃料重卡缓缓驶入,几分钟就注满了氢能。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文波介绍,三一集团以氢能整体解决方案为出发点,构建了制取、储运、加注、使用的氢能全产业链。他建议,加快布局加氢站,配套管理办法和激励政策,同时聚焦一批示范工程项目,以点带面加速产业落地。

中国能建湖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屹立建议,在这个有望成就“大气候”的新赛道上,发挥旗下湖南化工设计院“绿电+氢氨醇系统柔性关键技术”先发优势,产学研用协同打造绿电氢氨醇一体化解决方案,全力推动湖南绿氢产业做大做强。

当前,我省部署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省培育壮大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专家认为,湖南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材料领域具有比较优势,要找准重点赛道,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能源产业韧劲。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黄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