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电博士”巧用新技术破解武汉电力“卡脖子”难题

来源:红网 作者:刘蛟蛟 刘三伟 编辑:贾迪 2020-07-15 17:34:1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7月15日讯(通讯员 刘蛟蛟 刘三伟 )7月13日,国网湖南电科院收到了一封来自国网湖北电力设备部的感谢信,感谢“电博士”前段时间解决了一个困扰他们很久的难题。

原来,在今年2月和3月,武汉市220千伏钢嘴II回电缆连续两次因缓冲层缺陷引发线路停电故障,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电缆本体缓冲层缺陷是近年来困扰公司电力电缆安全稳定运行的一种严重缺陷,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检测手段。再加上武汉是本次疫情的‘震中’,保电抢修任务繁重,一时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国网武汉电力运检部杨硕鹏介绍道。

今年4月,湖南“电博士”在湘潭110千伏茶菊钢电缆线路上试点运用IDIP-DR(Image Deep Intelligent Processing-Digital Radiography)技术,开展了国内首次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带电无损检测工作,成功发现并处置该类缺陷23处,为破除高压电缆缓冲层缺陷这个“卡脖子”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月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部牵头召开了高压电缆缓冲层缺陷检测技术专题线上研讨会,包括国网湖南电力在内的13个省市的专家参会。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听取国网湖南电科院“电博士”团队关于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运维检测典型工作经验的汇报。

正是这一次会议,为国网武汉电力找到了破题之策。

6月15日,国网武汉电力正式发函邀请湖南电科院专家团队前往武汉,“出湘入鄂”专项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国网湖南电科院共有77名博士,其中湖北籍19人,在武汉有工作、学习经历的达36人。

“今年因为疫情,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博士张军,一个在湖南工作的湖北伢,以这样一种身份回到家乡,他格外珍惜。

6月19日,“电博士”专业团队抵达武汉,在严格做好防疫相关要求的同时,迅速进入缺陷电缆所在的钢蔡隧道进行实地勘察。据国网武汉电力相关负责人介绍,钢嘴II回电缆共通道的220千伏桂和线是同厂家同批次电缆,很可能存在相同的缓冲层缺陷问题。

最初,现场技术人员对“电博士”的检测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曾人工分析过普通的电缆DR检测照片,认为无法满足检测电缆等精密复杂结构缺陷的要求。

为了打消一线人员顾虑,“电博士”现场选取了一张无法分辨缺陷的原图进行识别,并判断缺陷位置和种类。随后,邀请国网湖北电力技术人员对电缆进行切割,最终结果验证了“电博士”的判断,在场的技术人员也因此心服口服。

“通过深度智能学习,IDIP-DR技术判定一张DR照片的时间不超过1秒,缺陷判定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绝对是一个实力超群的‘老师傅’!”张军笑着说。

当天,现场检测期间适逢武汉暴雨连绵,通道内积水严重,国网武汉电力临时抽调数台抽水泵,连夜清除通道内积水。在得知检验团队缺少有效照明手段,检测效率受到影响时,国网武汉电力的兄弟们拉起了一条长达数十米的灯带,伴随“电博士”前行。

为能够对电缆缓冲层进行精细检测,确保缺陷无遗漏,“电博士”首先对220千伏钢嘴II回缺陷电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测研究,确定了220千伏电缆的检测匹配参数,共完成12处检测,检测出7处缺陷点,并通过现场解剖确认,获取了相关缺陷的“一手资料”。

截至6月24日,“电博士”在不停电状态下对共通道的220千伏桂和线进行一次无损体检,彻底排查电缆缓冲层缺陷,有效消除了线路隐患。

6月28日,由鄂返湘的“电博士”又收到国网山东电力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对110千伏临坊朱线、柳防北朱线在运电缆缓冲层烧蚀情况开展无损检测评估。

来源:红网

作者:刘蛟蛟 刘三伟

编辑:贾迪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ontent/2020/07/15/76734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