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中国水电”是我们的家

来源:红网 作者:庞勇 编辑:杨桦 2017-08-28 14:55:39
时刻新闻
—分享—

Julius和他的黄师傅。

Obina(前排左2)和中国同事一道祝贺新年快乐。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一带一路”建设更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土。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水电八局”)——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江河的第一支机械化队伍,经过65年的锤炼,已由单一的水利水电工程承包商,发展为涵盖水电、热电、核电、风电等能源建设,承接公路、铁路、地铁、市政交通施工,涉足矿山、海港、农业、环保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专业化“作战部队”。

  1997年,水电八局取得对外经营权,相继在亚太、亚欧、美洲、东南非、中西非和中东北非组建了6大区域公司,在22个国家承建了70余个工程项目。抢抓新机遇,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水电八局起舞“一带一路”,正演绎着怎样的动人故事?红网将推出【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系列报道,与您一同分享。

  相关专题:水电八局“一带一路”故事

  红网通讯员 庞勇 乌干达报道

  2013年,在非洲东部古老而神秘的尼罗河上,水电八局承建的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正式动工建设,当地道路上开始飘扬着Sinohydro(以下简称“中国水电”)logo的旗帜,乌干达人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工程建设中来。

  小镇上的中国元素

  在卡鲁玛工地,项目部成了中国的象征,当地员工都为能够在中国水电工作而自豪。走在卡鲁玛(Karuma)镇上,总会有当地人用不太标准的“你好”“谢谢”等中文跟别人打招呼。Juma是卡鲁玛镇的村民,受聘在项目部担任皮卡车司机,他腼腆的微笑中露出一排白皙的牙齿,令人印象深刻。他说喜欢中国,要努力工作挣钱,然后到中国去,去看看这个美丽国度。

  中国水电积极倡导本土化经营,项目部决定尽可能多的雇用当地员工,不仅解决了一定的当地就业,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先进的中国水电施工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师傅总是认真传授当地员工各项技能。项目部维修车间的黄师傅负责材料加工和设备维修,有次他在车床上加工钻杆接头的时候,发现一位当地员工主动在旁边帮忙。看着他那充满求知欲的眼神,黄师傅便经常放弃午休时间,手把手地教这位名叫Julius的员工学习各种技巧。

  乌干达工业基础薄弱,Julius之前几乎都没有见到过车床,经常出现“隔夜忘”的情况。但黄师傅仍旧耐心的指导,不厌其烦的操作演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师傅和Julius的共同努力下,Julius已经能单独操作车床完成不少工件的加工了。这个时候,黄师傅才骄傲地说:“自己的手艺可以在非洲传播下去了。”

  把中国水电当成自己的家

  毕业于乌干达著名大学Makerere University土木工程专业的Paul,是2015年加入中国水电并被安排在施工一线。他不怕苦累,虚心向中方人员学习如何操作钻机、保养钻机,不到半年就从普工晋升到工长,后来调来办公室做技术助理。

  当问起Paul为什么选择来卡鲁玛工作?他说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城市灯火璀璨,非常漂亮。而在乌干达,由于电力基础设施落后,哪怕是首都也经常停电。所以他决定到中国水电参加水电建设,希望卡鲁玛水电站让乌干达早日摆脱用电困境。

  Paul的母校有一个孔子学院,是湘潭大学和乌干达的Makerere大学合作创办的。Paul每次回母校都会到孔子学院,去看看又举办了什么与中国有关的活动。今年6月20日,第十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初赛在母校开赛,Paul作为现场观众感触颇深,他说,准备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中文,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Paul很满意在项目部的工作,他把妻子和孩子也接到了营地,项目部免费提供住房,每月有餐食补助,生病了还可以在项目工地医院免费治疗。他说:自己越来越爱上了中国水电,中国水电现在就是我的家。

  Paul非常钟情中国文化,他知道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于是,中国春节时,Paul很用心地为办公室不能回家过年的每一位中方员工都做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Happy new year,we are family(新年快乐,我们是一家人!)”

  不忘梦开始的地方

  Obina是个年轻壮实的小伙,2016年2月才加入到卡鲁玛项目大家庭。

  Obina每天上班都会背着一个装着很多本书背包,由于经济条件不好,Obina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读书。他选择先挣学费,再重返学校。他背包里的书用袋子包了好几层,生怕弄脏弄坏,可以看出他对学习的渴望。

  Obina很勤劳,交代的工作完成后,还会主动找其他工作去做。闲暇时他都在认真的看书学习,有时也会找来施工图纸看,并让请教中国工人教他识图。

  付出总有回报。今年6月,Obina成功考入了位于Lira的Uganda Technical College,这是一所技术学院,可以学习到很多工地上用得着的技能。他说在那里学习半年后,就可以参加大学考试,大学毕业后就是工程师了。足以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考上技术学院后,Obina就辞职离开了卡鲁玛,不过他还时刻关心着卡鲁玛项目的进展,并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回到卡鲁玛,因为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来源:红网

作者:庞勇

编辑:杨桦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2017/08/28/400740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