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最大国际项目即将移交 水电湘军南美闯出一片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岳冠文 罗杰科 编辑:彭双林 2014-10-27 10:04:14
时刻新闻
—分享—

  吴盛星(左一)在机房里指导业主单位的技术人员清理过滤阀。他是第一批被派到这里的员工,在这里,他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中层技术骨干。

  水电八局承建的委内瑞拉最先进电厂已发电50多亿度
  
  履约过程中该公司又中标多个项目,为湘企南美发展撑起一片天
  
  本报加拉加斯专电(特派记者 岳冠文 罗杰科)4年前,水电湘军挺进南美大陆;2年前,委内瑞拉最先进的火电厂顺利投产,至今已发电50多亿度,产值30多亿元人民币。日前,水电八局党委书记黄敏在委内瑞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该电厂是湖南最大的国际项目,预计年内完成移交验收。
  
  委内瑞拉是中国对外能源合作的重要国家之一,新中心电厂是该国向中国紧急求助解决电力短缺的应急工程。电厂位于委内瑞拉卡贝略港附近,装机4台、单机容量19.3万千瓦的燃油燃气机组,总装机容量77.2万千瓦,总造价10.38亿美元,由水电八局为主承建。2010年中标,水电八局仅用18个月就建起一座现代化的燃油燃气电站,2012年7月实现首台机组点火启动,并在同年12月前完成全部机组并网发电,创下南美火电建设新纪录。
  
  “该项目是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生前亲自主导建设的一座现代化燃油燃气电站。”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负责人耶斯雅表示,该电站在委内瑞拉电网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缓解了委内瑞拉电力紧张局面,促进了委内瑞拉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新中心电厂良好的履约过程中,水电八局又“搂草打兔子”地中标巴里纳斯重油电站、阿里托农业生态园、圣坎高速公路、帕里多炼油厂扩建等多个项目,为湘企在南美的发展撑起了一片天。据介绍,目前水电湘军有2000余名员工奋战在亚、非、南美三大洲30多个国家。2014年,水电八局预计国际业务新增合同100多亿元人民币,预计完成营业收入50亿元人民币,为公司总额的一半以上。

    下一页:“霸得蛮”的湖南人在南美闯出一片天

[NextPage]

 

  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工作人员来自当地。周末,大伙结伴来到当地员工的家中参加Party,感受地道的拉美风情和美食,跳起当地的民族舞蹈。

  翻译郑娜娜和安保部张明经常往返于卡贝略港,港口承载着“水电湘军”的国际化步伐,也见证着这对年轻人的爱情。

  “要是信鸽就好了,我派它们回湖南老家送信!”两年前,来自益阳的吴盛星在“营地”收留了一对受伤的鸽子,现在已经有6对鸽子在这里安家了。

  大厨朱师傅为大伙带来了家乡的味道,一年下来,徒弟Adrian在他的指导下也能炒一手地道的湘菜了。项目结束后,Adrian准备在当地开一家中国菜馆,为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员工服务。

  为了维护基地的治安环境,委内瑞拉国民卫队派人持枪负责巡逻安检。

  新中心电厂从开工建设到顺利投产,凝聚着“水电湘军”的智慧和汗水。业主单位PDVSA的技术工程师对电厂的运行状况大加赞赏。

  扫尾工程持续进行中,超强的日照下必须戴上墨镜,全副武装,要不很容易被紫外线灼伤。

  文/记者 岳冠文 图/记者 罗杰科

  一路向西,飞过欧亚大陆和大西洋,来到南美洲。南倚梅里达山脉,北抵加勒比海,委内瑞拉新中心电厂坐落其中。承担中国水电南美大陆开路先锋的水电八局来到这里,面对新国度、新环境、新语言、新文化……他们如何适应新观念、新思维,如何取长补短、整合资源?

  日前,记者来到这里,亲身感受了湖南人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的点滴,寻找传统国企拼搏海外、为湘企“走出去”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出海:辛酸的“拓荒史”

  2010年4月15日,首批湖南人进驻工地,揭开了中国水电人在南美辛酸的“拓荒史”。语言不通、市场不熟、风俗习惯不清楚、政策法规不了解……一个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面前。

  采访中,谈起建设的艰辛,这支参加过三峡建设的湘军队伍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时局动荡,物资奇缺,效率低下……“困难很多,但这关系到中国水电在南美战略的实施,我们没有退路。”水电八局党委书记黄敏坦言。

  湖南人选择放手一搏!在黄敏看来,正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在这里的真实写照。他们吃得苦:没日没夜奔波于泥浆中,穿梭在机器间;他们霸得蛮:绞尽脑汁在有限的市场中采购所需,紧盯着海关辛苦清关;他们耐得烦:想方设法与工会磋商会谈,对于当地工会罢工各个击破……

  “原来是到处找项目,现在是当地政府主动找我们。”黄敏自豪地说。

  引领:增进友好往来

  “水电湘军”在世界各地工作和生活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不但带来一定数量生活物资的出口,同时带来了大量机械电气设备和施工设备的需求。

  “我们的工程机械大部分是三一、中联的。”水电八局国际公司总经理肖军透露,2006年仅有不到10批次十来个集装箱的出口量;到如今,已是300批次1500个左右集装箱,每年采购机械设备2亿元人民币。

  湘企在弄潮海外中增进了湖南与项目所在国的友好往来,所承建的项目都是当地举国关注的重点项目,不仅给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帮助项目周边地区修路架桥、捐物助学,让更多的人认识湖南、了解湖南、喜欢湖南。目前,在聘外籍员工达6000余人。在营地,我们见得更多的是委内瑞拉的当地人。

  莫龙市的桑德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自2010年起就在电厂项目负责卫生工作。记者应邀来到她家做客,她指着新修的房子告诉记者:“这是四年来在项目工作赚的钱建的。”

  思乡:想家不能想回就回

  目前,每年大约有2000多名湖南人参与国际工程建设,普通员工的年薪都超过10万元。但海外工作并不都是高收入的代名词,更多的是枯燥、单调的生活。他们评价委内瑞拉“石油如海、美女如云、风景如画,就是社会治安环境不好”。

  项目驻地缺少娱乐设施,外出又担心人身安全。平日里下班后往往不是加班,就是回寝室睡觉。“我们散步的区域也局限在营地的‘四合院’里。”新中心电厂项目常务副总经理王德英自嘲。

  除了治安环境不好和生活单调,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想念亲人却不能想回就回。尽管一年可以回家探亲两次,并报销往返费用,但路程实在太远了,单程就需要坐20多个小时的飞机。

  那你们出国为了什么?大伙回答:往小里说,是为了挣钱养家;往大里说,是为祖国争光。我们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不辜负家乡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岳冠文 罗杰科

编辑:彭双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