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11时过后,电力人员相继爬上65米高的电塔进行带电作业。)
(地表温度超过47℃,还没上塔,电力人员的衣服已经湿透。带电作业行规严苛,相当于军事化管理。)
红网长沙7月18日讯(记者 彭双林 摄影 邓梁)“‘您安心用电、我带电作业’这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只要辛苦最多一上午,就能换来数万居民清凉或者正常用电。”7月18日,长沙麻坡山上,220KV星林Ⅱ线65米的高压铁塔下面,看着4名带电作业的同事相互配合着完成带电更换绝缘子后,衣服湿透的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安全研发部副主任杨淼说。
为保障社会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正常用电,平常电力人员维护线路除了采用停电检修的方式外,还得采用带电作业。“能带不停”,这是湖南带电作业中心坚持的原则。
入夏以来,电网负荷飙升。盛夏酷暑高温,电网高压线路不停电作业检修考验着这支专业化带电作业的“特种兵”队伍。
7月18日,红网记者在长沙市区及周边现场采访电力人员带电作业。
配网:夏天最多一天六七次
7月18日上午10点10分,长沙木莲冲路,国网长沙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的2名工作人员在湖南带电作业中心的技术及安监人员指导下开展了带电作业。
在此之前,电力运行维护人员在巡视时发现了10KV大塘线和正园线的互联开关存在故障。如不及时或者停电更换,将导致周边万树丹堤等小区2000多户居民无法正常用电。
带电作业绝缘斗臂车上,带电人员头戴密不透风的头盔,身穿厚达11层的绝缘服,手戴3层绝缘手套,站在犹如蒸笼的绝缘斗里开展了作业。
今年,仅在长沙市,带电作业已经开展了1200余次。负责现场安全监督的湖南带电作业中心工作人员周惟介绍,“线路负荷越高,故障越多,夏季用电高峰来临时,带电作业最多时一天有六七次,工作人员中暑也是常有的事。”
[NextPage]
(长沙木莲冲路,电力人员在10KV配网进行带电作业。)
(带着墨镜看上去很酷,其中滋味只有电工自己能体会。)
(不到一个小时,带电作业完成,2名电工衣服全部湿透。)
220KV输网:可避免20多万户居民停电
时间来到上午11时13分。长沙明阳山附近的麻坡山,记者现场测得地表温度为47.7℃。湖南带电作业中心的4名作业人员先后爬上65米高的电塔,采取带电作业方式,相互配合着更换220KV星林Ⅱ线中相遭受雷击损坏的绝缘子。
星林Ⅱ线是向长沙城东地区高铁、地铁、大型企业供电的重要线路。如果采用停电检修的方式,至少需要6~7个小时才能恢复供电,线路周边的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比亚迪公司以及220KV林海变送出的7条110KV线路,涉及20多万户长沙居民都将面临停电的危险。而带电作业不需要将设备停电,作业时间短,能保证对用户可靠地、持续地供电。
“注意放电!”
“注意安全距离!”
“保险绳固定牢固!”
负责现场的湖南带电作业中心安全研发部副主任杨淼在塔下不时喊话,提醒正在作业的4名电工注意事项,不敢有丝毫马虎。带电作业被称为高温、高危、高压的“三高”行业,对于站在塔顶上的电工来说,实为“出生入死”。
三四十分钟后,带电作业完成,4名电力人员依次爬下电塔。杨淼松了口气,随手擦了擦满头的大汗,说,“‘您安心用电、我带电作业’这是我们带电作业中心的宗旨,我们只要辛苦最多一上午,就能换来数万居民清凉或者正常用电,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湖南带电作业技术全国领先
湖南带电作业技术全国领先。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在带电作业历史上拥有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柏克寒等一批享誉全国的早期带电作业知名专家。
去年6月,湖南省电力公司在全国率先组建了集“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的国网湖南带电作业中心,使得带电作业可以更加集约和专业化运作。
牛捷,长沙“捷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湖南带电作业中心安全研发部主任。他介绍,为更好地带出更多带电作业“专家”,带电作业中心遵行“师徒制”,即签订师徒合同,约定技术的培养,研发成果,论文编写,科技创新等,然后以点辐面,带出更多的带电作业人才。
除了人才培养,捷明工作室还会负责各种带电作业的装备、技术研发。牛捷介绍,针对高温天气带电作业,下一步,他将改良绝缘斗,计划在斗里安装空调系统。研制成功后,相应的标准经过电力行业批准许可,可进行推广应用。届时可为电力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更高的工作效率。经过4年的时间,现在该成果已经研制出绝缘部分,大致完成了整个目标的30%。
据统计,每度电可产生社会效益20元,2013年,带电作业产生社会效益逾317亿元,实现新增利税2.75亿元。按GDP增长1亿可带动0.12万人就业计算,湖南带电作业每年可为全省新增就业人数超过30万人。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彭双林
编辑:唐小慧
本文为能源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