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光”映塞上亮三湘
2025-08-18 16:03:55 字号:

“光”映塞上亮三湘

0.05秒能干什么?百度词条显示,体育竞赛中,起跑反应时间最低限为0.1秒,0.05秒远低于此标准,无法人为控制。

这个问题在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找到了答案——宁夏绿电0.05秒可跨越上千公里,直通湖南。

8月11日,骄阳似火,沙漠里气温近40摄氏度,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探秘绿电背后的故事。

吃过早饭,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检修班长梁学鹏身着工装、手提工具箱,和同事一头扎进茫茫戈壁中的“蓝色海洋”,为9月份“宁电入湘”工程整体竣工投产做最后的准备。

“马上要整体投产了,我们要确保每一块光伏板线路畅通、所有仪器安然无恙。”提及近期的加班加点工作,疲惫的梁学鹏抿着干涸的嘴唇,一句话带过。身旁的沙地上,放着4瓶矿泉水,这仅是他半天的补水量。

“巡检最难的是什么?”记者“不依不饶”,追着梁学鹏问。梁学鹏操着一口浓重的中卫口音说,巡检的重要任务,就是看螺纹管是否密封、直流缆是否固定,倘若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送电安全。

一排排光伏板的背后,都有一个小箱子。“这叫逆变器,它把光伏板上产生的绿电从直流转成交流,然后送入下一环节。”梁学鹏介绍着,顺手打开了一个。箱子不大,里面线路不少。

“绿电要经过箱变、升压站、换流站,最后送到湖南。”梁学鹏的介绍,让记者不禁再次发问:光伏板上的电要多久“走”完这些流程?

“仅0.05秒!一块光伏板每天产生两度左右的电,能满足湖南一个家庭一天的基本用电。”说话间,梁学鹏两眼放光、自信满满。

梁学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同事4个人,要赶在“宁电入湘”工程整体竣工投产前完成200多万块光伏板、132个对接箱、307台箱变的检修,相当于保障200多万个家庭的用电。

“这个任务很重,有时忙起来,顾不上吃饭,馍馍就着水就是一顿饭。”梁学鹏打趣地说,最近持续高温,要把他们晒“化”了。

距梁学鹏工作地50多公里处,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师鲁俊正在主控室查看光伏板运行情况。

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双批复”的首批千万千瓦级“沙戈荒”能源大基地,也是国家首条备案的以开发沙漠光伏大基地、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

“‘宁电入湘’工程总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途经五省(区)一市。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中卫市占850万千瓦,全部由我们负责开发、建设和运营。”鲁俊说。如何确保沙漠里高效“产”出绿电?“这些光伏板装了平单轴追光系统,就像向日葵追着太阳转,始终和阳光保持90度角,相比固定支架发电率提高10%。”鲁俊道出了秘密。

这份创新技术的“产量”惊人:一期100万千瓦光伏电站全年发电量达18.8亿千瓦时,足够湖南15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一、二期300万千瓦电站全面投产后,年发电量将稳定在58亿千瓦时,可满足湖南480万个家庭的年用电需求。若将一二期的640万块光伏板首尾相连,长度相当于绕北极圈一圈。

光伏板不仅是“发电站”,更是“生态卫士”,其独特设计的“遮阳伞效应”,能降低50%地表风速、减少水分蒸发,为耐旱植物创造生长微环境。为了改善沙漠的恶劣自然环境,工程建设初期,就把“绿色能源+生态治理”定为核心任务。

鲁俊介绍,他们研究出桩高3米的“大树”型光伏板,牢牢扎在沙丘下面,平均离地间隙有2米多,风可以快速通过。同时,光伏板具有遮阴作用,减少板下蒸发量。清洗面板的水流下来,为植被生长创造了条件。

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下了“血本”,种植柠条、沙柳、花棒、沙拐枣等灌木450万株,播撒130吨蒙古冰草、沙蒿、沙米等适宜沙漠生长的草籽,在锁住流动沙丘的同时,探索出“新能源建设+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创新路径,上演了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的双重逆袭。

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向好,鹅喉羚、赤狐、赤麻鸭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也频繁“打卡”腾格里沙漠。

“走!带你看好东西!”鲁俊带记者来到一处光伏板下。在两排光伏板中间,一个个蔬菜大棚、养殖区引人注目。西红柿、黄瓜等作物生机盎然,溜达鸡、大鹅则悠闲地卧在光伏板下“乘凉”,鲁俊顺手摘下一根黄瓜,递给记者:“尝尝看,沙漠里种出的黄瓜有啥不同。”细细品味,甘甜清脆,好吃!

这片沙漠、光伏与生态交织的基地里,能源经济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探索仍在进行。

“目前生态修复已经超过8万亩,植被覆盖度平均为20%,局部可达50%。”鲁俊介绍,他们还在一期建设了首个沙漠光伏防沙治沙监测站及500亩多梯度实证基地,构建“灌木层—草本层—结皮层”三位一体防护体系,为全国荒漠化防治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站在沙丘上眺望,星星酒店、植被、光伏板,将腾格里沙漠调成了白、绿、蓝“三色板”,生动阐释了沙漠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看见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仿佛看见了绿色发展的无限能量。(记者 杨学农 姜璐 丁建峰)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杨学农 姜璐 丁建峰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