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在工作中。 受访者 供图
青年名片
陈炜,男,1992年生,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设备故障诊断与在线监测技术、电力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主持湖南省电力公司在研科技项目2项,参与国网公司科技项目10项。
奋斗故事
从源头降噪,效果更显著
为了保障居民和企业可靠供电,电网中担负着电能转换和分配任务的变电站,部分要建在与住宅及公共场所较近的市区。受变压器、电抗器制造工艺不同、设备长期运行老化等因素影响,变电站的噪声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降噪也成了电力传输的重要一环。
陈炜的科研就紧紧围绕这一需求展开,已自主研发多项降噪关键技术和产品。比如他牵头研制的仿生叶片低噪声轴流风机,被列入国网电商平台推广产品目录,已在湖南10余座变电站应用,可有效解决变电站噪声扰民的问题,助力绿色电网和和谐家园建设。
目前,很多变电站采用的是隔声屏障、消声器、消声百叶等被动降噪方法进行噪声控制。相比被动降噪,研制低噪声声源设备的主动降噪方法性价比更高,但难度也更大。
“变电站里有很多声源,通风散热轴流风机发出的声音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针对噪声来源特性,采用低转速电机、锯齿仿生叶片以及准零刚度减振等综合技术手段,研制了仿生叶片低噪声轴流风机,噪声值明显低于市面同类产品,同时可以节约后续降噪成本50%以上。”陈炜介绍,低噪声轴流风机综合考虑降低噪声声源和技术经济性,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前景广阔。
科研就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过程
牵头编制第一版《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变电站通用设计降噪分册图纸》,针对各方案提出系统的降噪设计,通过审查发布;参与研发适用于变电站的超薄柔性隔声材料,相比常规笨重的隔声材料轻便很多,在湘潭±800kV韶山换流站、长沙地区箱式变电站等成功应用;参与研制新型一体化配变降噪减振基座,可有效降低位于地下室的配变噪声与振动影响,在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得到应用……翻开陈炜4年来的科研工作成绩单,致力于解决电力行业难题的他已露“尖尖角”。
事实上,他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刚参加工作时也面临困惑和不安。他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研究方向是加速器物理和加速器工程应用,工作后从事的却是噪声与振动研究。陈炜坦言,这导致自己刚入职时一度十分迷茫,好在通过大量调研学习、下到一线现场测试,自己在半年内熟悉了工作内容并转变了观念:向前辈们学习,做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稳扎稳打,很快,他的事业迎来上升期,第二年就开始主持电网公司科研项目1项,参与项目多项。“科研就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过程,物理概念和可行性很重要,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跟物理原理联系起来。”他总结道。
来自江西的陈炜已在长沙工作生活4年,被这座城市的开放、自由深深吸引,他坚信长沙一定能实现“强省会”战略目标,自己也将通过脚踏实地的科研创新工作来助力。“变电站降噪的主要难点还是低频噪声的控制,我们瞄准这一行业难题,和团队正在做高压输电线路电晕噪声抑制和低频噪声控制方面的课题研究,下一步计划参与制定相关低频噪声的控制标准限值,合理的限值标准不仅可以保障大众的切身利益,也可以合理控制企业的降噪成本。”陈炜说。
青年创新说
在读博期间,我有幸接触了一些老一辈科学家,每每被他们为国为民的科研情怀所触动。当年的科研条件和待遇相比现在可以说是比较差的,但是他们有一股干劲,敢啃硬骨头,不求回报,科研的初心就是为国家解决问题、为民生谋福利。我们这一辈年轻人很有必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坐得住冷板凳,方能做出大科研。 ——陈炜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杨迪君
编辑: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