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通讯员 刘炀 长沙报道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对勾蓝瑶寨景区供电设备进行检查。
国网湖南电力深入驻点帮扶村开展扶贫直播活动。
2020年,国网湖南电力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行业扶贫惠及1400余万农村居民、定点帮扶162个村、1.41万户、5.07万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为湖南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闯出一条电网企业特色之路。
夯实农网 产业用电有保障
水果加工是湘西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扶贫支柱产业。从秋入冬,漫山遍野的柚子熟了。“清洗、切片、烘干,每个环节都要用到电,发展产业,用电保障很重要。”村党委书记周祖辉说。为助力菖蒲塘村脱贫,国网凤凰县供电公司专门在村里新增7台变压器,解决了8个水果冻库和4个产业项目用电问题。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农网全面改造升级,6509个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自然村全部按标准通“动力电”,农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2年底的1.12千伏安提升至2020年底的2.12千伏安,贫困地区发展得到有力的能源保障和支撑。
电力不仅为扶贫产业“助力”,其自身就是重要的脱贫产业。“十三五”以来,国网湖南电力将服务光伏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有条件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贫困村,利用荒山荒坡、农业生产大棚、园区厂房、学校屋顶、生产车间屋顶、养牛棚顶等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对不具备单村建设条件的贫困村,因地制宜以联村形式合建光伏扶贫项目,还将光伏扶贫项目与搬迁相结合设计安装光伏设备;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和结算。
截至2020年底,累计消纳光伏电量16.9亿千瓦时,结算发电收益9.19亿元,超8万户贫困群众因此受益。
驻村帮扶 造血扶贫育生机
“老铁们喝了我家的蜂蜜,爱情上甜甜蜜蜜,事业上一帆风顺,双击关注666……”在网上直播推销自家蜂蜜已成为邵阳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村民刘颂华的日常。
小河村位于平均海拔800米的大山中,属于高寒地区,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7%,曾经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刘颂华因重病切除了一半胃,干不了重活,是村里“最难脱贫”的贫困户之一。国网湖南电力派出的工作队根据刘颂华的特殊情况,请来专业人员引导他发展养蜂产业,并教他如何直播带货。很快,刘颂华在抖音上凭着“土味”讲解和优良的蜂蜜品质,成为网红“刘磨王”,蜂蜜订单源源不断。
此外,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利用恒温、恒湿的光伏发电大棚,创建了湖南省首个“农光互补”扶贫车间。这个占地不到1.2亩地的车间,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光伏发电收益,并满足全村特色农产品晾晒、加工、储存等产业发展用电需求。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并对接乡村振兴,是贫困村出列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工作队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选派驻村定点帮扶队员268人,除完善基础设施外,着重孵化了一批有特色、市场效益好的扶贫产业项目。
怀化鹤城区大坪村位于海拔1174米黄岩山顶上乡村,过去依靠小水电,电压常常不足140伏。实施精准扶贫后,国网怀化供电公司接管大坪村区域供电,累计改造、新建供电台区11个、增容1500千伏安,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23.5公里,改造、新建低压线路43.2公里。“村民家里电饭煲、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村党支部书记彭宏祥说。用电有保障,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村旅游产业欣欣向荣”。彭宏祥预计,2020年底大坪村旅游分红可达数百万元。
定向就业 脱贫致富搭新桥
2020年,国网湖南电力自创的“教育+就业”扶贫模式已累计招录了937名“定向就业”学生,被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2021年,他们分批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大量贫困家庭将长期获得稳定收入。
长效脱贫必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2018年开始,国网湖南电力依托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全省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招录高考考生,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免住宿费和部分学费,享受电力扶贫专项奖学金,毕业后定向返回户籍所在地供电所工作。
除“教育+就业”扶贫模式为全省培养了大批扎根农村的人才外,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工作队着力加强驻点帮扶村党组织建设,在驻点村发展党员、培育致富带头人,将基层党组织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留下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十三五”期间,国网湖南电力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5万千米、配电变压器10.32万台,低压线路18.4万千米;累计完成4973个小城镇(中心村)、2513个通动力电村的配电网改造升级;建成4个国家级、8个省级“小康用电示范县”,大幅提升农村地区电气化水平,满足农村用电快速发展需求。
来源:红网
作者:刘炀
编辑:贾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