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鄂柔直背靠背工程南通道施州换流站内部阀厅。
红网时刻通讯员 谢宇翔 长沙报道
“柔直”,即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与当前特高压常规直流输电技术比,能独立控制有功和无功,无谐波问题,无换相失败导致的闭锁停运风险,能够为电网提供交流电压支撑和无功支撑,总结成两个词:“前沿”+“高大上”。在当前全球能源互联网、三型两网建设的伟大工程中,有那么一批人,不顾一切投身柔直研究与建设,为攻克技术瓶颈,更好地支撑电网和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而在国网湖南经研院,也有这么一位博士,入职即“北漂”,结合自身所学,为柔直攻关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拥有11年党龄的“老”党员李云丰。
追梦原由,情系柔直攻坚
从2006年国网科技部启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攻关研究至今,已走过了13个年头。虽然国网公司已经有3个工程投运,但可靠性不够,特别是可能发生的低频振荡和高频振荡问题,仍需要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从2011年硕士研究生就读开始,李云丰一直从事柔直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至今也已有8年之久,期间,其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个,参与国家和国网公司重大课题多个。
正是由于李云丰基础扎实、科研成果丰硕,得到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相关专家的赏识,被推荐至国网总部,于是李云丰在入职之初,工作、家庭尚未完全安顿到位的情况下,毅然受命开始了“北漂”生活,全面参与张北工程和渝鄂工程的振荡机理与抑制方案研究工作。按他的话说,这是一种情怀在驱使,即:国网情怀、柔直情怀。
肩负重任,谱写柔直芳华
由于张北工程是当前世界上最大规模利用柔直为风电场提供交流电压支撑的示范性工程,公司总部希望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梳理清楚风电场接入柔直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问题。进入总部工作一周之后,李云丰牵头编制了研究实施计划并推进开展。张北工程需要协调两家省公司、多家直属科研单位和众多厂家单位,克服人生地不熟的心理障碍,他主动打电话咨询相关事宜,协调各家单位困难之处。为了顺利推进风电场联调事宜,尽可能的暴露出潜在的风险,他连续一个多月驻扎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和工作人员一起搭建模型、调试参数、校核模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该部分工作于2018年8月初步完成,分析出了张北工程可能存在的振荡现象、机理及抑制方案,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8月底总部向公司发来了《表扬信》。
为了抢占该领域国内的制高点,总部要求利用研究成果,在关键技术上率先发声,揭示风电场接入柔直的振荡机理。时间已经到了11月初,为了高质量完成技术论文撰写,白天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李云丰,只能晚上和周末开展研究工作,每天晚上工作到12点以后是他在北京的常态,他笑着说道:“干这个事情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出于喜欢,出于自己对柔直领域的情怀,希望能为张北工程做点事情”。后来,这篇学术论文投稿了《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送审了三个专家,均给出了录用的意见。
舍小家为大家,彰显责任担当
李云丰的婚期是今年2月1日,和妻子商量之后本想计划元旦回家购买部分必需物品以及与婚庆公司商讨流程细节。但是,原有计划因为工作需要而被打破,2018年12月底,正在北京工作的他,突然接到总部领导打来的电话,渝鄂工程南通道调试出现了高频振荡现象,需要分析和解决。他立刻退掉了原本从北京回长沙的车票,并立即购买了当晚去恩施的机票,于当晚12点到达,并工作到次日凌晨两点半,熟悉高频振荡背景资料。与多家单位一起在酒店集中工作3天,顺利解释了高频振荡产生的机理,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并应用于工程。元旦假期,适逢大雪低温天气和路面结冰等不利因素,为配合昌吉特高压直流工程调试,积极推进渝鄂南通道如期完成调试计划,李云丰主动提出晚上驻扎工程现场,放弃休息时间,组织协调业主、调试、建设及运维等单位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消缺推进现场调试工作。最后,调试工作进展顺利,多次打破柔直工程调试记录。
使命未成,追梦生生不息
国网柔直工程启动、规划、建设、运行、营销已经走过了13年之久,基础理论研究、成套设计、装备制造及工程应用一步一个台阶、三年一次跨越、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国网公司在实现“推动再电气化,构建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需求”的道路上做出了重大成绩。世界在前进,我们在奔跑,作为新时代的国网追梦人,无论条件多艰苦,正是有类似于李云丰等一样有着中国电力梦的国网追梦人,他们都能积极准时出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始终坚持把建设美丽新中国、美丽国网作为奋斗目标,都在努力践行咱们国网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公司宗旨以及“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都在积极推进国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谢宇翔
编辑:刘艳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