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矿业迎来一大盛事——百矿集团有限公司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强沟通交流,推进合作,共同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实现互利共赢。
作为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牌国企,百矿集团由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改制而成。凭借背水一战的决心,百矿全面启动煤电铝一体化改革,用短短14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一期项目投产的阶段性成果,成功实现了由煤炭开采企业向煤电铝一体化集团的转型升级。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夯实传统优势,做大做强主业,另一方面要紧抓新时代的历史机遇,谋求创新,加快转型。这既是国有企业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百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黄启江表示。
生死存亡的关口
广西百色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煤和铝土储量颇高。依托这一优势,在过去很多年里,百矿集团一直以煤炭开采为主业,那也是百矿最辉煌的日子。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加之国内煤炭产能过剩、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上升和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企业普遍进入下行通道。
最严峻的情况发生在2013年。由于百矿开发的煤炭品种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同质化问题严重,市场当年便压缩了三分之二以上,企业仿佛一夜之间就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
“更严重的问题是,煤炭开采总有枯竭的一天。当时,百矿下辖几大煤矿的采掘储量只剩下10多年时间,如果企业再不转型升级,很快就没出路了。”黄启江说。
煤炭生意不好做了,好在还有铝可作文章。
百色地区的氧化铝产量一直维持高位,约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但受制于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及排放等问题,当地铝产业整体发展滞后,除氧化铝外,其他铝产品非常匮乏,铝土矿资源优势并未有效转换成产业优势。
比如电解铝。“同样工艺的电解铝,国外产品的成本约为9000元/吨,国内同类产品成本约为1.3万元/吨,可销售价格只有1.1万元/吨左右。其中,仅生产用电这一项可挖的潜力就不小。”黄启江告诉记者,在电解铝产品成本中,用电成本比重很大。而且,由于当地企业生产用电来自外地,用电成本居高不下,电解铝产品必然缺乏竞争力。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本地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通过煤电铝一体化战略降低生产成本。”黄启江说。
破釜沉舟的勇气
就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生产闭环在黄启江脑海中形成了——用自家煤矿开采的煤发电,并建造企业自己的电网;生产电解铝需要的铝土也自己开采。
可是,到了实操层面,一切真会这么简单吗?当然不会。
事实上,全国不少电解铝生产企业都知道,煤电铝一体化战略代表了行业发展方向。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在并不富裕的百色地区,如此庞大的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大家心里都有个“问号”。更何况,2013年的百矿,全部家底只有十几亿元产值,账面上的现金不到2亿元。
黄启江坦言,要建设3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整体资金需求约为55亿元,以百矿当年的财务状况来看,最实际的办法是招商引资合作实施。
洽谈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关于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的招商洽谈糟糕透了,气得我那天一宿没睡。我在百矿已经工作30年了,早已将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家。如果项目因此搁浅,这个家还有未来吗?”黄启江说,一次次失望后,一个盘旋在他脑中很久的念头变得越发清晰,既然招商引资迟迟难以落实,转型又迫在眉睫,为什么不“搏一把”呢?
整合资源的智慧
黄启江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后来连他自己都觉得过于大胆的想法正是成就新百矿的起点。当时,他向当地主管部门负责人提出自己实施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的想法后,当即便得到了认可,同时也获得了相关政策支持。
不过,困难也显而易见——百矿没有足够资金,而且从未涉足相关产业,既缺乏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专业管理人才,也没有重大项目管理经验。
那一刻,最强力的后盾“发威”了。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百矿利用国家扶持政策,依托长期积累的良好信誉,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同时,通过预付定金和开放合作,引进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先施工,并约定投产后逐渐还本付息。“利用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和与之配套的金融支持,百矿以少量资金撬动了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百色市副市长石国怀说。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百矿集团仅用14个月就实现了2×350兆瓦自备电厂的点火发电;8个月后,年产30万吨的铝水工程就投入运行,比设计工期提前4个月竣工,刷新了国内同类项目建设速度的纪录。该项目不仅成为广西首个竣工投产的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还构建起煤电铝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样本。
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百矿集团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立“先进铝合金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开展高端铝合金、新型铝基复合等领域的研究,推进百色铝产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环境负荷方向发展,加快建成“全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
“以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要寻求转型,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要打赢这场仗,真正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产业优势,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还需要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激励扶持,同时还要建立容错机制,让企业放开手脚,撸起袖子加油干。”黄启江说。
“在以煤炭为主业的时代,百矿集团曾开创了‘掘进采煤机械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矿井管理标准化、融资方式多元化、员工队伍专业化’的‘百色经验’,成为中国中小型煤矿现代化矿井的标杆。这一次,我们希望通过煤电铝一体化建立起新的‘百矿模式’。”百矿集团团委书记陶健海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百矿还要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目前东南亚国家煤炭开发利用率普遍较低,这正是百矿集团的强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百矿要加快技术和管理的输出,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产生更大经济效益。同时,我们还要通过煤电一体化、人才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与项目合作方同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黄启江说:“当百矿真正确立起自己在这些国家的技术优势后,我们还将加大高端产品‘走出去’力度,进一步提升百矿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剑箫 李远
编辑:童妙 实习生 贾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