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秘世界最大生物质发电厂:用树皮、甘蔗渣发电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杜娟 编辑:童妙 2017-08-02 11:24:05
时刻新闻
—分享—

  生物质电厂夜景

  广大农村广泛存在的树皮、秸秆等生物质如果随意焚烧将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不过这些废弃物也能变废为宝,不仅不影响空气、还能变成电能。近日,记者跟随省环保厅一起前往湛江,探秘世界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厂,这家电厂是用桉树皮、甘蔗渣等“下脚料”来发电,还在今年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

  据悉,湛江生物质发电厂利用桉树皮、桉树枝等生物质能发电,代替常规能源,一年下来,能够节省28万多吨标准煤炭,还可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

  资金超2.5亿绝大部分付给农民

  发电厂还会专门雇用农民管理和翻晒燃料,据发电厂附近颜村的村民反映,他们每天从事生物质燃料预处理工作八小时,每天收入60~100元。

  电厂负责人说,电厂每年投放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购买燃料的资金达2.5亿至3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是付给农民的。

  年供电超6亿度

  湛江是我国最大的桉树生产基地。虽然桉树被当地人誉为黄金树、发财树,但大量的树皮、树枝由于无法利用,要么直接烧毁,要么丢弃河流、田地,成为人们非常头疼、避之不及的“垃圾”。

  而在2011年,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的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后,一切变得不一样起来。湛江生物质发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为4×50MW,一期工程2×50MW,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纯燃生物质发电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质发电厂。据悉在此之前,我国最大的装机容量仅为3万千瓦。

  电厂负责人表示,“现如今,我们发电厂每年供电量能达到6.5亿度以上”。

  燃料基地

  生物质燃料含硫量几乎为零 不污染空气

  湛江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桉树枝和桉树皮在燃烧过程中带有刺激性的味道,用桉树做柴火煮出的饭也带着这股难闻的味道。因此,这些“下脚料”在湛江当地真的很“不受待见”,当柴火烧都不行。

  “但是,发电厂把这些农林废料统一搜集起来,作为燃料用来发电,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发电厂环保专家告诉记者,生物质发电与传统的燃煤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相比于煤炭,生物质燃料含硫量极低,几乎为零。因此,在大气排放的过程中,二氧化硫含量几乎为零。而氮氧化物,也稳定控制在200mg/m3以内,正常情况下都是100mg/m3左右,远远优于排放标准。

  记者走在电厂内,干净整洁,就像花园工厂,与传统燃煤电厂难以避免地产生黑煤灰、尘土,形成鲜明对比。令人记忆最深的是,道路两旁隔每几米都种着树,大树的叶子都光洁如新,油得发亮,好像被雨水冲刷过一样,丝毫找不到扬尘的踪迹。

  据悉,湛江生物质发电厂利用桉树皮、桉树枝等生物质能发电,代替常规能源,一年下来,能够节省28万多吨标准煤炭;还可实现二氧化硫零排放,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

  燃料基地有6个足球场大 “小山”有两层楼高

  对于湛江生物质发电公司周边的村民来说,企业建成最大的好处是找到了挣外快的机会。据广东粤电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战略发展部部长文联合介绍,电厂建厂前,当地的树皮、木屑、谷壳等都是废弃物。现如今,电厂以每吨300元的价格回收这些物料。农民大多会在农忙结束后,去搜集这些物料,然后统一拉到电厂,既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又增加了收入。

  由于发电厂对桉树皮、桉树枝等各种燃料需求量巨大,所以对于它们一般都是“来者不拒”,来多少,电厂就收多少。据文联合介绍,电厂已经把燃料收购范围扩大到电厂半径250公里外的地区,提高了周边地区农民的收入。

  记者在参观电厂燃料基地时,也着实吓了一跳。驱车前往,从原料基地大门到原料堆放的中心位置,少说也有5分钟。推算下来,原料基地起码有6个标准足球场大。各种不同类型的燃料堆成了一座座两层楼高的小山,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桉树皮。

  仔细看,有些“小山堆”还冒着白烟。专家介绍,由于燃料含有一定水分,堆放过程中水分会蒸发,这是有益的。为了入炉燃料干湿搭配,部分燃料水分光靠自然蒸发是远远达不到燃烧要求的。发电厂还会专门雇用农民管理和翻晒燃料,据发电厂附近颜村的村民反映,他们每天从事生物质燃料预处理工作八小时,每天的收入60~100元。

  电厂负责人说,电厂每年投放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购买燃料的资金达2.5亿至3亿元,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是付给农民的。

  着力研究“第二代”生物质燃料——芦竹

  尽管生物质发电厂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极佳的企业,但行业公开的秘密是,国内大部分生物质发电企业面临着严重亏损,燃料质量、库存、供应量、设备可靠性等牵动着所有企业的神经。

  据湛江生物质电厂燃料部专家介绍,发电所需的燃料部分需要露天晾晒,降低水分才能使用。晒场很大,很难做到及时收储。即使是遇上了一场小雨,晾晒的燃料都用不了。下雨天数一多,将严重影响发电量。

  为了扭转持续亏损的不利局面,2015年,电厂千方百计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在燃料采购上,不断扩大生物质燃料采购范围和采购品种,燃料库存和进厂量连创新高。据统计,2015年电厂全年设备利用小时数超过6700小时,上网电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终于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在采访中,电厂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为了克服“第一代”生物燃料的限制,电厂目前致力于研究“第二代”纯生物质燃料,比如芦竹。芦竹被科学界称为“能源草”,其燃烧值接近褐煤,而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却非常低。此外,芦竹的生长周期很短,仅仅需要4个月就能收割,如果能正式投入使用,将大大缓解电厂的燃料稳定供应问题。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杜娟

编辑:童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