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三五”电力结构调整优先布局清洁能源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编辑:马灿 2016-11-08 09:37:51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7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表示,《规划》为突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增加了一个关键性原则,即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次把这个目标定为硬目标,是必须要完成的。为了体现这一点,《规划》在电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优先布局清洁能源,在电力电量平衡的时候,首先平衡水电、风电、光伏和核电。

  大力发展新能源

  “十三五”时期是电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电力电量需求,《规划》明确,预期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8万亿至7.2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3.6%至4.8%,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年均增长5.5%。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电源结构方面。按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的要求,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亿千瓦左右,比2015年增加2.5亿千瓦左右,占比约39%,提高4个百分点,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天然气发电装机增加5000万千瓦,达到1.1亿千瓦以上,占比超过5%;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占比降至约55%。电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这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按照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优化风电布局,统筹开发与市场消纳,有序开发风电光电。”韩水说。

  《规划》提出,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左右。按照分散开发、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布局光伏电站。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万千瓦以上、光热发电500万千瓦。按照存量优先的原则,依托电力外送通道,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4000万千瓦。

  与此同时,要加快煤电转型升级,促进清洁有序发展。严格控制煤电规划建设,合理控制煤电基地建设进度,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热电联产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积极促进煤电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将取消和推迟煤电建设项目1.5亿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着力解决“三弃”问题

  对于当前比较严重的弃水、弃风、弃光等问题,韩水分析认为,其主要有布局、电网输送和系统调解能力三方面原因。

  针对电网输送问题,韩水表示,要从电网建设上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接纳和消纳的力度。首先是电网远距离输送,利用现有已规划建设的输电通道,着力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外送力度。在“十三五”期间运用西电东送的输电通道增加40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外送。同时,在配电网建设上加大改造力度,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使可再生能源以分布式、微电网的形式接入系统就近消纳。

  记者了解到,此次《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全面提升系统的灵活性,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主要是加大调峰电源的建设规模,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700万千瓦;单循环调峰气电新增规模500万千瓦;为加大燃煤电站灵活性的改造力度,加大煤电调峰的能力,热电联产机组改造规模达1.33亿千瓦,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8600万千瓦,主要用于增加“三北”地区的调峰能力。

  韩水说,为了配合这些政策,《规划》还提出电网方面要加强优化,负荷方面要加强电能替代的力度,特别是利用低谷电能替代,同时研究推进峰谷电价的政策,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推进各种辅助服务市场等,通过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多措并举,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健康有序发展,将弃风、弃光率控制在合理水平。

  严控煤电发展

  近年来,电力供需放缓趋势明显,煤电作为主力电源也面临新挑战。“‘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耗比重从2010年的69.2%下降到2015年的64%。我国承诺,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分别达到15%和20%左右,未来煤电要继续为非化石能源发展腾出空间。”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黄学农说。

  值得注意的是,煤电潜在的过剩风险也开始逐步显现。黄学农透露,火电利用小时从2013年的5021小时降到2015年的4329小时,降低幅度很大,今年预期在4000小时左右,“十三五”后几年预期还会进一步降低。目前各个地方规划建设的煤电项目仍然较多,煤电的潜在风险很突出,所以规划提出将“煤电装机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为达到这一目标,国家已经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一是实行煤电建设规划的风险预警机制,分成红色、黄色、绿色预警,用以指导各地煤电的规划建设;二是对已经开工或者核准在建的项目采取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等措施;三是淘汰落后产能。

  “通过这些措施把煤电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是可以做到的,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是能够保障的。”黄学农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电力富余,使煤电利用小时控制在合理水平。

  除了严控煤电发展,加快电能替代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大量的散烧煤和原油消费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散烧煤消费大概在7亿至8亿吨的水平,占煤炭消费总量的20%,主要应用于采暖小锅炉、工业小锅炉、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领域,与美国、欧盟散烧煤的水平相比非常高。

  “大量散烧煤未经洁净处理直接燃烧,造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这是我们考虑电能替代的主要背景。”黄学农表示,“十三五”规划对电能替代的目标是4500亿千瓦时,按照这个目标“十三五”末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7%,有利于提升我国电气化水平,使广大人民享受更加舒适、便捷、智能的电能服务。另外电能替代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电力消费,缓解部分地区现在面临的电力富余和系统调峰的问题,特别是个别地区严重“窝电”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编辑:马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