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武器”威力已今非昔比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刘洪 编辑:马灿 2015-12-15 09:34:22
时刻新闻
—分享—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能源是很多国家经济的命脉。正是这种特殊重要性,使得能源不仅仅是一种大宗商品,更是一种重要战略武器,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也由此得以呼风唤雨。但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到来,能源武器威力已今非昔比,欧佩克也走到了裂变的关口。
  
  能源武器首次大显神威,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当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即赎罪日战争,亦称斋月战争),为帮助以色列对抗埃及和叙利亚的夹攻,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紧急补给,愤怒的阿拉伯国家(占到了欧佩克中的相当部分)则宣布向美国、日本、西欧实施石油禁运,国际油价随之暴涨四倍。各加油站前长长的等待加油的车流,成为很多美国人的黑色记忆。
  
  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垄断了世界石油出口的60%,欧佩克成功地将油价保持在持续上涨的轨道上。一度超过100美元的油价,更是让能源出口国赚得盆满钵满,进口国则为确保能源安全伤透脑筋。即使是经济雄霸天下的美国,有时也不得不看欧佩克的脸色行事。
  
  能源,由此也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工具。很多次国际经济制裁,最核心的往往就是能源制裁,被制裁对象的国民经济乃至军事实力,因此蒙受了破坏性影响。比如,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争端,俄罗斯一掐断天然气供给,乌克兰冬天就寒冷难耐,依赖俄天然气的欧洲也会提心吊胆。
  
  但能源生产国的好日子似乎已一去不复返。这种巨大的变化,就在于国际能源领域出现了一个“游戏改变者”,那就是美国的页岩油(气)。这种非传统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使美国由一个油气进口大户,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不排除未来成为能源出口国。
  
  作为油价暴跌中的一个阴谋,沙特等国一度试图通过低油价扼杀页岩油。毕竟,页岩油的水力压裂法成本较高,沙特等海湾国家产油成本极低。如果沙特此举能够得逞,页岩油将元气大伤,国际油价则将在低迷后迅速回升。
  
  但人算不如天算,世界经济的疲软压缩了石油需求,欧佩克内部的勾心斗角,又使得联合一致成为泡影。供过于求的局面,促使国际油价目前已跌至金融危机后的最低水平。高盛公司甚至预测,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跌至20美元一桶。
  
  能源武器威力今非昔比,也突出地反映在俄土的关系上。按照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土耳其击落俄战机是奇耻大辱,如果在几年前,俄必定对土进行天然气禁运制裁,由此迅速迫使土低头认错。但这一次,俄表面非常强硬,却始终在天然气制裁方面态度暧昧。其中道理很简单,制裁杀敌八百,但更自损一千——现在是俄罗斯油气正卖不出去,主动关闭土耳其市场,对俄经济是雪上加霜。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能源,终于开始剥离地缘政治武器的属性,逐渐回归其一般大宗商品的特质。对中国、日本、印度等石油进口大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喜讯。首先,低油价对当前低迷经济是一大礼物,给相关国家加大经济刺激提供了空间;其次,能源安全不再像以前那么脆弱,这些国家也不必心急火燎地花高代价去争夺能源供应。
  
  但也必须看到,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油气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动力来源。能源武器暂时失去了威力,但未尝不会卷土重来。对能源进口大国而言,当务之急是抓住目前低油价的有利时机,加快战略储备,推进能源和经济的转型,走低碳发展之路,这其实也是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要求。时间窗口未必很长,不未雨绸缪,必将为新的危机所困。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刘洪

编辑:马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