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核电市场空间巨大。”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在11月3日参加全国政协在京组织召开的一个主题座谈会时说。该座谈会研讨“优化新能源布局,促进清洁能源健康发展”,“加快核能全产业链‘走出去’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问题”两个议题。
钱智民介绍,在“一带一路”上及其周边有60多个国家已经和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30年新建机组将达到200多台。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加上核燃料、运行维护、退役等全产业链的贡献,全寿期将直接带动约1000亿元,这对拉动中国经济、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钱智民分析,“一带一路”上铀资源开发和铀产品加工合作、核燃料循环产能合作、核技术应用等市场前景同样广阔。而且,核产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在“一带一路”中加入核产业因素,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核能将扮演重要角色;在创新方面,核工业一直处于科技革命的前沿和制高点,能够带动机械、电气、控制、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铀资源是核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核电专家此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有限的铀矿资源难以满足未来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
中核集团铀勘察首席专家张金带最近表示,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到2030年随着核电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铀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天然铀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他说,中国有必要“加强与海外企业合作,加快铀资源合作平台和互联互通的建设”。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铀矿出口大国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纳米比亚、加拿大、尼日尔、南非、马拉维等。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中国已与上述部分国家进行铀资源开发合作。
而在核燃料循环产能合作方面,11月2日,中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集团签署了《关于资产和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将探讨中核集团参股重组后阿海珐集团的可能性以及在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的全面合作,合作领域涵盖了铀、前端、再循环、物流和退役等环节。阿海珐集团主要业务是包括核燃料采矿、核燃料提炼和销售、核反应堆制造、废料回收(拥有回收核废料再加工销售的核心技术)。
另外,中英两国将进一步深化在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的合作,特别是在燃料循环和运输、核设施退役、放射性废物管理和处置等领域。
钱智民称,当前,中核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核能全产业链市场开拓已具备一定基础,是中国唯一出口过核电站并实现批量出口的企业,已成功向7个国家出口过6台核电机组、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尤其是中国核电运行业绩在国际上WANO排名中位居前列,在建核电机组占全球一半,并将在未来一个时期继续维持这一建设规模,这将促使中国核技术的领先和经济性的提高。
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晓明此前介绍,中核集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已经与阿根廷、埃及、沙特、南非、英国、法国、约旦、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
钱智民建议,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制定核能全产业链合作的专项规划,无论是从技术创新,还是从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建立利益共同体等方面看,意义都非常重大。
来源:一财网
编辑:马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