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提高国企上缴红利 行政待遇和薪酬待遇分开

来源:新华社 编辑:彭双林 2013-12-20 09:33:54
时刻新闻
—分享—

  提高国企上缴红利 更多用于改善民生 国资委官员谈国企改革:不需国资控制的

  国有企业或可全部退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19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将有差别、分步骤地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并将上缴红利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此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及央企薪酬改革的政策如何落到实处,有关官员和专家也作出了解答。

  数据

  以央企为例,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70多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近930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50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逐步提高收益上缴比例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备受关注。

  黄淑和说,国资委正在配合财政部并商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提出2014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再提高一定上缴比例的具体实施方案。今后将依据中央企业改革的进程和企业效益的状况,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

  黄淑和称,国资委将发挥国有资本预算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地用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并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并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企应尽之义,也符合百姓之盼,提高到30%的目标必须不折不扣按时实现。但也应看到,国有企业‘卸包袱’、发展新兴产业等都需要资金投入,同时企业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上缴比例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避免‘杀鸡取卵’。”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说。

  行政待遇和薪酬待遇分开

  此外,针对公众关心的央企薪酬问题,黄淑和表示,将结合企业的功能定位、经营管理特点和企业负责人选任的方式,探索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的规范管理。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董事会制度建设与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出资人代表与职业经理人的行政待遇和薪酬待遇应当分开。作为出资人的代表由上级任命,职业经理人更多从市场产生,由董事会聘任和管理,而不是政府聘任,这是发展趋势,可是现在符合条件的央企职业经理人和优秀企业家非常缺乏。“将来必然要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并给予职业经理人相应的薪酬,从而调动积极性、激发活力。”

  不搞一刀切,严防国资流失

  黄淑和在发布会上说,不需要国有资本控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可以全部退出。

  黄淑和说,国资委将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大力支持各种非公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中。但在具体实施中,将实行“一企一策”,分类进行研究、分类提出措施,不搞“一刀切”;要强化公开透明和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李锦说,哪些企业适合发展混合所有制、在多大程度上引入其他所有制经济,理应“一企一策”;同时必须吸取上世纪90年代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教训,“特别是盈利状况好、资产优良的企业,在引入其他所有制经济过程中尤须防止资产被低估,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据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

编辑:彭双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