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舶累计过闸4万多艘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编辑:彭双林 2013-07-30 09:57:37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中午12时30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来不及吃中饭的梁维在检测船舶过闸。

  昨日上午11时30分,甲板温度直逼60℃。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锚地,海事工作者刘胜林正在测量船舶吃水深度。均为余志雄 摄

  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赵茂林

  在骄阳的暴晒下,海事人员刘胜林在甲板上用尺测量吃水深度。检查完毕,他又急忙跳到下一艘船开始工作,一刻也不敢耽搁。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海事人员每天要检查几百艘船,他们快一秒,船舶就能早一秒过闸,就能给社会多创造一份效益。

  昨日上午10时30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下游锚地,几十艘货船停靠在此等待过闸。自去年10月枢纽正式通航至今,累计过闸41300艘次,日均32闸、190艘。市海事局湘江枢纽海事处处长李丽君介绍,长沙能达到如此高效率,靠的是海事工作者一条船一条船的安检、申报和调度。

  船舶甲板四处无遮挡,在暴晒下直逼60℃,鞋踩在上面,脚底都是滚烫的。在一艘运砂船上,铜官执法大队安检队长刘胜林一手抓住滚烫的船舷,一手拿尺子伸向水面,测量船舶吃水深度。

  “每天要检查80至100艘,每艘船的长、宽、高及吃水误差都只能在几厘米之内。”刘胜林说,因为危货船舶是随到随过,他们都是24小时三班倒。早晨天亮就上船调度,晚上还得在海事船上值班过夜,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船上度过。

  刘胜林说,一旦有问题船舶出现,他们的工作量就会陡增。要排除船舶缺陷,最多时需要在机舱内待上2个多小时。一些小型船只,高度不到2米的机舱内,没有机械通风装置,和蒸桑拿没有区别。

  中午12时,刘胜林返回海事船,上衣不停地滴着汗水。中餐是两荤一素的大锅饭,对于在水上生活的刘胜林来说,已经十分满足。他说,水上没有饭店可选择,之前半年大多都是吃盒饭,吃到后来一闻到盒饭味都想吐。之后,他们找了一户船家帮忙做饭,虽然饭菜简单,但至少能换下口味。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编辑:彭双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