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拔“穷根”路上的电网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赵向新 编辑:童妙 实习生 贾迪 2018-06-14 16:05:2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6月14日讯(通讯员 赵向新)“对比过去的竹儿垭,翻天覆地大变化,党的政策暖人心,脱贫致富有信心。”6月14日,湖南省石门县竹儿垭村村民周彩霞在村里“庆端午”活动演出上,用质朴的歌声大声唱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驻竹儿垭村扶贫工作队成员肖力夫,是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派驻在该村的驻村扶贫干部。入村两年来,他与驻村扶贫工作队一道,积极向上级跑项目,要资金,先后为竹儿垭村完成11.55公里道路硬化、修建林道5.4公里、完成电网改造并新增9台变压器、修建蓄水池3座、修建改造村级卫生室和村小学、实现危房改造115户等,总计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驻村扶贫工作硕果累累。

  2018年6月,竹儿垭村整村脱贫退出,全村原建档立卡的131户447人贫困户,目前共计脱贫123户428人,2018年预计脱贫3户5人,现贫困发生率1.01%。成功退出的竹儿垭村泥巴路变成了水泥村道、砖瓦楼取代了土坯房、种地之外村民有了种植养殖等营生,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电足了,村富了

  “昨儿去地里遇见老肖,跟他反应了一下家里用电问题,今天就有电力同志来帮我们修线路了。”蜿蜒的村道旁,一辆黄色的电力工程抢修车正停靠在村民骆丕交的两层小楼外,两名头戴安全帽的电力员工正在里屋电表前整理线路,骆丕交抓着肖力夫的手,连连往堂屋客厅里拉,“感谢你们,进屋喝茶!喝茶!”

  “2014年以前,村里只有3台变压器,电压低。村民家里的电饭煲煮饭,得从早上开始煮,中午才吃得上。”村支书覃业逊介绍起竹儿垭村电网的变化。“现在,村里增容、新建了10台变压器,改造了共计11公里的高低压线路,我们村再也不用担心电的问题了。”

  这几年,为让竹儿垭村早日摆脱贫困,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将自身“产业”特色转化为“扶贫”亮色,一场农网改造升级攻坚战打响了。考虑到陈旧的供电设施已不能满足如今竹儿垭村的发展需求,该公司共计投入电网改造资金254万元,改造升级该村电网。

  向阳的半山腰上,一排排银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托着满山翠绿,构成了山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这是我们村的光伏发电站,装机容量60千瓦。”肖力夫介绍道,2017年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后,村里将光伏电站电量全部上网,上网收益为村里和贫困户共享,每年该村可增加光伏发电收入4-5万元。他说:“我们要在实现贫困户脱贫的基础上,通过光伏产业带动,把农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壮大起来,让竹儿垭村有长远、稳定的收入来源。”

  目前,竹儿垭村光伏扶贫建设已初具规模,引进猪苗羊苗鸡苗,带动63户扶贫户200余人发展养殖产业,培育中长期持续发展的茶叶、羊肚菌等种植产业项目,建立村级无患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及2000亩产业园,预计收益达800万元,全村1400人从中受益。

  结对子,拔“穷根”

  “感谢李科长的关心,我一定好好养好身体。有这样好的干部关心我,我要多活几年,多看看这个新时代,好时代。”竹儿垭村3组的贫困户骆元庆老人与老伴住在人迹难至的山顶,两位老人出入不便,且子女常年在外务工,日子十分艰苦。2017年9月,骆元庆突发疾病入院,他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办公室主任李豫湘积极帮助落实医疗政策,捐助治疗费用,守护在病床前照顾老人。骆元庆出院后,李豫湘常打电话叮嘱他注意身体,并托人捎带过去药品、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

  2016年,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按照上级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作为帮扶竹儿垭村的后盾单位,创新采用公司结对帮扶与干部驻村帮扶“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精准帮扶。3年来,该公司先后有17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了对子,建立“一对一”结队帮扶手册,帮助他们分析致贫原因,订制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并取得了喜人的帮扶成效。

  2018年2月24日,新年伊始,村里12名贫困户喜气洋洋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国网常德供电公司依托行业优势,积极为该村贫困劳动力争取就业岗位,提升贫困户致富的能力,激发脱贫决心。

  “除了在物资、基础设施等硬件上扶贫,我们更需要转变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主动脱贫的动力。”肖力夫回想起刚刚到竹儿垭村时的场景,感触良多。他告诉笔者,自工作队进驻村里扶贫以来,他们走访了村里的所有贫困户,了解其生活起居、心理状态,上门做思想工作,评选“正能量户”“优秀党员户”“劳动致富户”,先进带后进,提振致富信心。

  思想观念新,行动有干劲,脱贫有信心。3年来,竹儿垭村“等、靠、要”的人少了,想致富、忙致富的人多了,拔掉“穷根”的竹儿垭,曾经的慵懒茫然消失殆尽,有了奋斗的方向,整村焕发勃勃生机。

  燃心灯,梦起航

  “感谢国家电网,为我们小学做了这么多事。”竹儿垭村金盆小学校长黄先弟告诉笔者,金盆小学建自1984年,这些年来村里贫困落后,学校校房老化破旧,教学设施设备落后,村里的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新鲜年轻的教师队伍也不愿意扎根于此,只有他和他老伴在这里默默坚守了17年,独自守护这寥寥4个班的几十名孩子。

  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向市教育局争取金盆小学升级达标改造工程,投入400万元资金新建综合教学楼600平方米、老教学楼改造400平方米,建成两层师生宿舍、运动场。

  “新的教学环境,留住了当地的孩子们,也招来了下了新老师。去年,我们小学来了3名‘90后’老师,现在学校师资力量强大了,孩子们也能学到更多知识了!”亲眼见证学校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黄先弟欣慰地笑了。

  环境好了,教师齐了,回村读书的学生多了。2017年,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向金盆小学捐赠了80套课桌、书包等文具。每学年末,为班级前三名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

  “你看!现在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在外务工的年轻爸爸妈妈也陆续回村,村里的留守儿童在慢慢变少,年轻老师也愿意扎根农村传承教育精神,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最想看到的场景!”望着操场上一群群嬉戏打闹的孩子们,黄先弟由衷感概。

来源:红网

作者:赵向新

编辑:童妙 实习生 贾迪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ny.rednet.cn/content/2018/06/14/40051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