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台海上风机全部并网发电

来源:人民网 作者:熊建 编辑:童妙 实习生 凌立 2017-09-15 09:07:44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9月10日,随着风机叶轮的快速转动,鲁能江苏东台2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风机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将达5.28亿千瓦时,按火力发电标准煤耗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17万吨,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37万吨。

  一年多来,在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鲁能集团为东台项目的工程建设通力协作,为国家海上风电开发提供了优秀样本。

  海上风电建设难度大。与陆上风电发展相比,目前,海上风电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仍处于起步阶段。海上风电的建设难度大,不仅前期工作的落实需要协调的关系多,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核准后建设的难度更大。机组设备可供选择的范围不大,施工方案选择也不易,此外,还涉及输变电设备、电缆敷设等很多其他方面的技术。因此,真正能够承担起海上风电建设的企业不多。

  鲁能集团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使命,充分发扬“敢于领先、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对项目进行超前谋划。鲁能江苏公司在项目筹备初期,编制完成了《工程管理策划方案》,同时对设备选型、基础类型、主要施工方案等科学快速决策,为工程高效顺利开工打下了基础,赢得了时间。

  缔造“风”一样的速度。东台项目所处海域海况复杂,海上风机基础施工和安装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需要浅滩施工船、高滩施工船,还需要深水施工船。施工高峰期,国内80%的海上作业船都集中到了东台海域。

  面对大自然的考验,鲁能江苏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共产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组织参建员工利用一切时间抓紧施工,全力保障工期。党员干部们精准配合潮汐变化调整作息,在涨潮时移船运输,落潮时坐滩施工;在台风来时检修设备准备备件,台风一过立刻开始作业,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困难。

  项目的建设过程,汇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团队、最专业的施工团队、最顶尖的海缆敷设团队、最高效的电气制造安装团队,他们共同缔造了“风”一样的建设速度。项目2016年开工建设,当年12月20日便实现了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并网”海上风电建设新速度。

  科学理念加技术创新。鲁能东台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过程,科学理念和技术创新伴随始终。

  斜桩基础的海上升压站平台建设,在国内属首例。升压站原设计2600吨,不仅造价高,并且必须选用5000吨级施工吊装船进行吊装,为了让施工船开到作业区,还必须挖泥20万至30万立方米,拉高了施工成本,也会对海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面对空前的技术难题,鲁能江苏公司成立“海上升压站”党员先锋队,党员骨干带领参建员工开展技术攻关,寻求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效益的最优解。最终在升压站上部平台设计中,对主变接线方案和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将上部平台总重量减轻400吨,升压站自身重量降至2200吨,吊装船只选择范围随之扩大,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3000万元。

  鲁能江苏公司还组织全体参建单位,开展技术、施工专题研究,优化风机基础方案,由原三桩导管架优化为单桩基础,降低施工难度,保证工程质量;对风机基础结构和塔筒进行多次优化,使风机基础比原设计重量减轻20%,塔筒重量每台降低了50吨,节约投资2000万元。

  为后续建设提供标准。东台项目的海洋地质情况差,与国内外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相比,更加艰难;东台项目配套的220千伏海上升压站平台建设,国内外没有先例,这个项目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东台项目的海况复杂,220千伏海底电缆敷设,既要防止大型船舶搁浅,又要保证海缆本身的安全,这个项目为今后海上风电的海缆敷设提供了借鉴……

  据了解,我国海上风电项目2010年开始探索步伐,国内整个行业都处于摸索阶段,可供借鉴的经验几乎为零。

  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鲁能集团编写完成了《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十大管理办法》和《十大管理标准体系》,形成了海上风电建设十大技术领先成果,为我国后续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为用户送去绿色电能。项目自开工以来创下了国内“四最”,包括总装机容量200兆瓦在我国目前海上风电项目中单位容量最大;场区中心离岸距离36公里是距陆地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自重达2200吨的220千瓦海上升压站为目前国内电压等级最高的海上升压站;项目海况是最为复杂的,有陆地、滩涂、浅水、浅滩、高滩、深水等情况。

  此外,鲁能江苏公司还会同220千伏海底电缆的施工单位对施工海域进行踏勘,掌握施工区海况,针对性制定施工方案,开创了国内单根海缆敷设距离最长、登滩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纪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