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送变电公司援藏故事侧记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礼 龙韶国 编辑:马灿 2017-05-27 16:15:04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通讯员 刘礼 龙韶国 西藏报道

  5月20日,一个来自家里的电话,让远在藏区施工的年轻援藏建设者张晓平把对奶奶的无限思念永远地留在了雪山之巅。

  “奶奶走了,走之前还在喊着你的名字,你最终还是没能回来送她最后一程……”挂了电话,一直坚强的张晓平眼眶的泪水还是没能忍住,决了堤。

  作为岗巴—亚东110千伏线路工程岗巴段项目负责人,青年突击队队长长,中共党员,他入藏两个多月来,始终坚守在海拔近5000米海拔的最前线,以坚强的意志力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将自己牢牢地“钉”在了这个全线海拔最高地项目部上,坚守在这个“世界最具挑战地工程”一线上。

  前几日,山上下了几天几夜的暴雪,通往桩位的道路因大雪受阻无法施工,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6日一大早我和他便一起去山上查勘情况。“安全工作千万不能有一丝松懈,这几天安全学习里的事故教训就是活生生地例子。”张晓平一边走一边对我说。

  高原上天气变幻莫测,山上原本放晴的天空竟忽然又飘起了小雪,不一会就积了好几厘米厚,我们穿戴了雨衣,小心翼翼地走在雪地上。卫星电话忽然响了起来,“你父亲电话打到我这里来了,好像很急。”在这里地雪山上,手机是没有信号的,只能靠卫星电话联系。这电话正是从项目部打来的。

  父亲很少给他打电话,以前没有过这种情况,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和他说。

  “你帮回他,我正在山上安全检查,没有信号,等我回来就回电话过去。”张晓平说淡淡地道,心里却隐隐有了一丝不好地预感。

  回到项目部已经将近晚上19点了。他来不及摘下安全帽,便拨通父亲的电话。果然,从电话那头父亲颤抖的声音中得知自己最敬爱的奶奶去世了,去世前还喃喃地念着“晓平、晓平…”

  在他转过身背对着我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红色的安全帽下,他脸庞上两行晶莹的泪珠,粘连着从外面带来回来地风雪消,融在了他干裂的嘴唇上。

  奶奶的包裹,我的行囊

  那一晚,终于听到了张晓平说起他和奶奶的故事。

  从小到大,奶奶最疼爱的就是他,虽然他常年出差,很少回来,可奶奶总是对人说,她的好孙儿是“做电”的,又孝顺,每逢回来都会给她买这买那,这孙儿是她的骄傲,也是家里的骄傲!

  得知张晓平即将进藏工作,卧病在床的奶奶特地让张晓平的妈妈到集市上买了几大袋子的家乡特产,装成一个大包裹,让晓平带上。临走时,还不忘拉着张晓平的手说了好长一段鼓励的话。

  “去西藏是支援祖国建设,奶奶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那里的发展离不开电,奶奶支持你,你放心去吧,想家了,包裹里有为你准备的吃的,吃完了,再给你邮。别担心家里,都好着呢,也别记挂着奶奶,奶奶会好起来的,等你回来。”

  他看见了奶奶眼里泛出了泪花。奶奶年纪大了,说话也没有以前精神了。

  带着不舍和思念,他背起了行囊。

  我的包裹,奶奶的行囊

  这半个月来,经常听到他家人的来电,奶奶最近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人也一天比一天憔悴下来,十分着急的他有点不知所措。

  同事们也都看得出他很担心远在家乡的奶奶,饭吃得少,精神也没那么好。

  “晓平,别担心,过几天我要进城里采购,给你带几盒冬虫夏草回来,你再去邮寄回去,也表达一点心意。”

  “行,你先带回来,忙完这几天,我也要进城一趟,顺便再买点这儿的特产,打个包裹一并邮回去。”

  远在千里之外,他无法在床头问候,但在想到这个表达孝心唯一的办法后,张晓平总算开心起来。

  “就用来时带的布袋包裹。”张晓平甚至想好了自己精心准备后包裹的样子。

  然而……然而……

  奶奶最终还是没有等到这一个爱心包裹。

  “我最敬爱的奶奶,一路走好!”来的时候,“您为我精心准备了行囊,如今,您走了,我来不及给您收拾行囊。”

  张晓平在自己朋友圈更新了这一条消息。他把自己内心所有痛苦、遗憾和泪水,都装进了这短短一行没有眼泪的文字里!因为明天的工作还得继续。

  从此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轻声喊他“乖孙儿”的老人!张晓平把个装着两盒冬虫夏草的包裹默默地放进抽屉里。因为,这个包裹成了雪域高原上,一份永远也邮不出去的包裹。

  也许,远在他乡的送变电人遗失的东西太多太多,许多都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5月的天气,这个海拔4700米,世界最高海拔的项目部远处雪山的积雪还来不及融化,又一层新的积雪落了下来,而那正是他们明天即将要工作的地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