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唐华银力量挺进内蒙古勤拓荒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肖可 编辑:马灿 2016-08-22 14:49:38
时刻新闻
—分享—

华银欣正风电萨如拉风电场全景

风场集控室

安全电量记录牌

  红网通讯员 肖可 内蒙古报道

  资源禀赋独特的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煤矿、风资源、光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经过几年打拼,大唐华银公司跨省发展的脚步在内蒙收获了成效。特别是华银欣正风电项目,自2012年投产以来,连续实现盈利,为公司在蒙发展赢得了立足点。

  发展是永恒主题。7月下旬,该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王万春一行到内蒙古调研项目发展时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华银电力重组成功后具备了一定投资能力,一直在寻求好的项目。调研旨在收集信息,了解风电、光伏等能源项目在蒙的真实情况,为今后项目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欣正风电是公司在蒙发展的发源点和立脚点,要动态跟踪能源政策的变化,保持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有序推进前期工作,争取二期项目具备首批进入国家规划的条件。在看望了员工们后,王万春说:“欣正是一支好队伍,小伙们个个棒,大家年轻有朝气,干事有热情,这都是新华银最需要的!欣正风电要争做新华银的榜样和标杆!”

  华银欣正风电公司总经理薛福林表态:“在全力做好风电一期电量抢发的同时,一定严谨、科学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不辜负公司厚望!”

  电量为王的务实者

  听说王万春一行到了锡林浩特,欣正风电全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10月份王书记来看过我们,之后咱的电量一直没掉过!”“今年蒙西电网限电可厉害了,但是咱们的没受太大影响”“今年5月份,电量还创下历史新高!”“我们打从心眼里感谢公司关心,有了电量,什么都有啦!”

  大家记忆犹新,自去年王万春一行入蒙与电网协调后,欣正人最关心地问题得到了极大解决。之后,欣正风电与蒙西电网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工作也得到了蒙西电网的大力支持。

  电量,在欣正人心目中永远是第一位的问题。王万春两次入蒙,当问及大家还有什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需要解决时,从管理层到生产人员,大家异口同声的都是电量。王万春多次追问,除了电量,大家生活中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问题,大家笑着表示:“谢谢书记,除了电量,还是电量。电量的问题解决了,咱们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欣正人,尽管远在千里之外,对电量的争取、效益的追逐从未有过半刻懈怠。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完成发电量7039.06万千瓦时,完成全年计划的61.75%,同比增发873.28万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完成全年计划的61.75 %,同比增加176.42小时。特别是,实现利润总额470余万元,资产负债率74.61%,较年初降低了0.24个百分点。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不为人知的困苦。每年10月开始,祖国北疆锡林浩特进入寒冬,气温降至0°C直至零下40°C,这时便迎来供暖期,更拉开了全蒙限电序幕。此阶段,风电机组要为供暖热电机组“让路”。而这一让,就是漫长的6个多月时间。到第二年好不容易迎来了7、8、9三个月气温较好时节,却又因为内蒙古地区进入了小风季节,风量少,风机出力低,电量带不上。如此一来,全年可以紧紧抓住的抢发季就在二季度,但就在2013年,受气候影响,全年都是小风季,连二季度的抢发都遭遇重创。与此同时,由于装机仅有5万千瓦,没有规模效应,导致各项成本难以摊薄,财务固定费用降低空间受限。因此,在电量受干扰因素多,时间长,且财务固定成本不低的情况下,实现盈利较为艰难。然而,就在如此困境下,欣正风电公司从2012年投运至今,连续4年实现盈利!

  电量是抢出来的!为了抢发电,该公司一方面力量向生产倾斜,生产力量向检修倾斜,根据风功率预测、调度负荷指令合理安排检修,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处理对电量的影响,努力提高风机可利用率。一方面深入开展优化运行活动,及时调整风机负荷压红线运行,做到度电必争,保持利用小时等关键指标区域领先。同时,全员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生产人员的设备主人意识,全面提高风场人员对故障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逐渐从事后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变,从跟踪维护向带队维护、自主维护转变,确保了机组设备稳定,关键时候全力抢发,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电量,为连续实现盈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斗志昂扬的追风人

  萨如拉风电场距离锡林浩特200余公里,生活、出行极为不便,平日里大家几乎就一头扎在风场,工作之余最多的活动就是散步上山,在风机下走走,眺望牧场和牛羊。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安生部主任刘大伟介绍,风场里有着一支好队伍。不论是已入职几年的老骨干,还是新入职的小年轻,大家都拧成一股绳,拼着干。

  他介绍,每年冬季大雪封山,室外零下40℃,可风机维护不能停。雪太厚,雪地车开不上风场,只能用铲雪车在前面开路,后面再跟着载有工具的检修车,一寸寸清理雪面,慢慢挪上去。有时,雪过于深厚,最终得靠小伙子们用两条腿,在埋过腰身的雪地中行走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风机。更困难时,只能用爬的方式,艰难地行进到风机下,双腿冻得麻木。而这一切,还只是检修工作的开始。抵达风机后,需要徒手爬上70米高的机舱顶部,而每次在高空作业一待就是大半天。检修中,大家不敢喝水,就怕到了高空后要下来“方便”。更不能带吃的,因为食物早被冻住,无法入口了……就这样,寒冬时长时间在外维修,不吃不喝,忍饥挨饿,大家伙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遇着较为棘手的检修,时间更长,在风机上一待一整天。

  冬季寒冷,夏季闷热。到夏季,风机舱里温度40多度,维修人员窝在狭小的空间,汗流浃背,大半天时间依然不敢多喝一口水。碳粉和着油脂,一天检修下来,钻出机舱的一张张脸早已面目全非,乌黑的面容,像油田里冒出的人。尽管如此,检修专工赵大伟说,自己很喜欢这样的季节,因为,比起冬季环境的恶劣,夏季酷暑已是“好太多”。今年初春节期间,正值严寒,冒雪上山维修的他,尽管经验丰富,依然被冻伤了眼睛。时隔2个月后,红肿的眼睛才开始慢慢好转。

  风场场长张孝明,大家亲切地称之小明哥。小明哥谈起风场小伙们可是心疼。他说,冬天的风刀子,就这么一刀一刀割着外出作业的工作人员,冻得人没知觉,很是煎熬。夏季热得中暑,还一样要长时间抢修。有一次,小伙们早上8点开始在机舱顶作业,晚上10点才回来,人都快虚脱了……风场的小伙们,一年回去不了几趟,家里老人有个病痛顾不上,孩子上学管不上,妻子在远方见不上,十分不易。小明哥总想为这些舍了小家的年轻人做点什么,在轮休时期安排大家尽可能多回家陪家人,常常主动为大家多顶几个班,而他自己,却同样家在湖南,家中2个孩子,全靠妻子一人照料。

  小伙郭志新和单双毅在同事们眼里,是风场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都先后把另一半“撬”到了风电,成双成对从事运维工作,解决了两地相思之苦。郭志新来自湖南火电,而本属同行的妻子,也因业务精湛,被他“忽悠”了过来,一起变身成“华银人”。单双毅,90后小伙,虽然年轻,却是最早一批来到风场的“元老”,历经着一座座风机从拔地而起,到投入运营的全过程。“眼疾手快”的小伙,为公司引入了“新鲜血液”。妻子王丹2015年来风场实习时,小单主动“出击”,让内蒙古工业大学风电专业的王丹心甘情愿地一毕业就投入到“新华银”怀抱。对妻子在风场工作的表现,单双毅评价:工作很踏实!而副总工程师、安生部主任刘大伟介绍,王丹虽然刚入职不久,但肯学肯干,很不错。是年轻人中的优秀代表!

  功能齐全的“大本营”

  位于锡林浩特市的华银欣正风电公司本部,是大家心中的“大本营”。公司虽小,但功能齐全,各项对口工作无一遗漏。作为管理枢纽,计划、工程、财务、前期、综合等各部门齐心协力,推动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30多名员工,来自汉族、回族、满族等不同民族,大家组成新的“家庭”,有着共同的目标:让企业发展更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得到双赢。

  在这里,学习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工作中,多岗位交流学习,采取相互讲课方式,互为充电补充。生活中,大家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展自学。每天下班后,办公楼里大家还在忙碌,学专业、学知识、学技能,晚上的娱乐活动基本都是学习。学习、考证,几乎成为大家业余生活的全部。

  才入职3年的新员工王小罕,上手快,用心干,先后到财务、计划等多个部门工作,并受到高度肯定。谈到自己孤身远赴千里工作,小姑娘认真地说:“我家在石门,虽然这里地方远,但是能学到的东西多,发展机会也多,我很珍惜。”

  夏静静,作为前期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怀孕7个月时还在跑发改委等部门,开展沟通联系,孩子满月后又立即进入到综合部迅速融入了新岗位,接手文书、宣传、思政等全新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综合部副主任许俊镔,家里妻儿、母亲从湖南赶来看望,可他日夜忙着处理各种公文,操持全部员工的后勤、伙食、出行等工作,时间过去半个多月了却抽不出时间陪家人出去走走。

  就是这些忘我的投入,让大家更好地团结到了一起,让千里之外的“小单位”获得了公司的高度肯定。成绩有目共睹,今年上半年,面对风机设备已经出质保、社会用电需求不景气等内外部形势的变化,该公司在全力抢发电量实现盈利的同时,各项管理水平也迈入新台阶。

  安全方面,该公司制定了具体可行的“七个加强”方案,以安全风险评估内审阶段的自查、整改为主线,同步开展春检、反事故、安全月活动等专项行动。利用7月初的小风期,完成了年度定维和预试,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经营方面,强化经营手段,提升效益空间。按时结算电费收入,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标杆电费全部按月结算,保证了资金的回笼。保持与电网的紧密联系,积极参与电力多边交易,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线路补贴获国家财政审批,预计年内可收回历年补贴款500万元,有效防控了坏账风险;人力资源方面,以尽早实现自主维护和运维一体为目标,充实生产力量,进一步理顺生产系统的管理界面,规范班组管理;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将工作绩效直接与收入、与评先评优、与职务晋升和岗位调整挂钩,让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员工得实惠、尝甜头。

  兢兢业业的守护人

  在蒙调研期间,王万春指出,华银锡东能源公司上半年的工作同样可圈可点。在已经停产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资产守护、示范装置代管、以及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等工作,特别是在应对工程欠款方面主动斡旋,施工单位的多项起诉均已撤诉,缓解了经营的被动局面。

  从锡林浩特驱车200多公里抵达锡东能源公司,景色越来越荒芜,驶入没有人烟的地带,露天煤矿和示范装置工厂映入眼帘。得知公司十分关心锡东能源公司煤矿、示范装置守护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已经在此地工作了8年的曾云生十分激动。从金竹山发电公司到内蒙古工作的他表示,公司派专人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与生产,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温暖。

  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深化,煤矿和示范装置关停已有2年多时间。但设备关停后,依然还有大量工作需要人接手,于是,最终有9个人留在这里。其中,2人负责示范装置区域,7人在煤矿工作。但由于部分工作需要在锡林浩特完成,以及与政府沟通等外勤需要,加上回湖南探亲轮休安排,每一天,固守着这片荒土的人员屈指可数。

  锡东能源公司经营部副主任傅辉表示,每天需要上报的各种报表,涉及安全、环保、人资、财务等工作。相关周报、日报、月报,都在按时提交。加上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外勤工作也从未中断。当地相关部门也经常到现场来访检查,迎检工作也在有序开展。特别是,现场方面,虽然设备都已停工,但巡视一天不少。煤矿现场巡查边坡、坑下水位、站台基面,巡视路线、巡视情况每天都有详细记录。同时,为降本增效,大家开展清理合同,处理债权债务,做了大量工作。从2014年来,他们累计催讨欠款、追回600万元,利用煤款累计偿还债务1700余万元。为推进去产能工作,制订了相关方案并细化分工,全力减轻公司负担。积极进行资产处理,报废处理部分设备,按时完成了相关设备调拨至其他公司的任务。傅辉说,虽然全部设备关停,但各项工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特别是,冬季来临时,整个矿区的供热要靠大家自己烧锅炉供热,因此锅炉的安全运行、用电安全等又成为重要的工作。

  在LCC示范装置,因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前往锡林浩特处理相关工作,专工岳伟胜一人留守现场。几本厚厚的巡视手册和人员来往登记整齐地摆在桌上,字迹工整地书写着冲洗水站、PTC罐区、精制钝化装置、PMC仓库、备品库等巡查情况,不同区域的巡视记录每天都在更新。憨厚的岳工说:“厂区里都没有人了,可守护工作少不了,我们一刻不敢松懈,每天全部巡查到位了才安心。”

  为了招待客人,他们特地拜托前来的司机师傅从旗里带上一个西瓜,因为他们这里水果可是稀罕物。周边70里外,才有可采买物品的小集市。平日里,他们定期去集镇采购一次食品、用品,用以维持矿区生活,可遇到身体病痛时,就得赶去200里外的锡林浩特才能就医。每年冬季来临后,大半年时间无法出行,大家得在节约的前提下,盘算好各种物资、药品储配,到来年雪融后,才能外出采购,补充给养。

  没有暖气,自己烧制。没有洁净的水源,自己进行净水处理。为了更多地降低生活成本,一小片自己栽种的菜地成为大家日常蔬菜来源。“曾经这里也繁忙过,那时候我们的煤炭订单多得还销不过来”,提起往日,几位守护者十分感慨,“我们盼望着,公司将来能在内蒙古有新的发展,但现在,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守护,请公司放心!”

  不屈的华银人,千里之外,一寸寸脚踏实地开疆扩土。

  远离家乡,征战北疆,他们是豪气男儿,亦是柔情铁汉。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亦是家庭的脊梁骨。

  他们用奉献与牺牲,为华银的发展冲锋在前。他们用拓荒者精神,唱响了嘹亮的草原之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