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庆油田今年计划减产150万吨:开采瓶颈凸显

来源:人民网 作者:师烨东 编辑:彭双林 2015-01-05 10:09:52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大庆油田今年计划减产150万吨:开采瓶颈凸显

  日前,新华社报道称,当前我国每年原油产量最大的大庆油田,2015年计划减产150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调减至3200万吨,年均减幅逾130万吨。据了解,2014年大庆油田的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大庆油田,国内一批较老的油田,目前都面临开采瓶颈,不少油田由于资源逐渐减少与开采难度提升,稳产难度已越来越大。

  而最近几年来,我国原油产量基本没有变化,需求量却不断增长,导致了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目前已接近60%。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3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长将近2亿吨,但是国内产量只提高了3000万吨,进口量提高了1.88亿吨,进口原油成为国内石油供应最多的渠道。

  对此,有分析认为,在国内多个大油田原油产量面临逐步递减的情况下,资源丰厚的海洋油田将成为保证原油增产的突破点。《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在目前开发程度不高的南海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则给出了更多想象空间。

  作为我国海上油气资源的主要开发者,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在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回复中表示,“南海西部是公司最重要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对于南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中海油一直秉承开放政策。在南海广大的海域,中海油与很多合作者一起进行油气勘探开发。”

  老油田受资源与技术双重瓶颈制约

  据了解,大庆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1960年已开始开发,半个多世纪以来,累计生产原油22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40%以上。自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年产原油产量曾保持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2003年至2014年,又连续12年稳产4000万吨/年。

  中宇资讯分析师伊晓晨认为,大庆油田计划减产,应该是受资源与技术的双重限制。“大庆油田目前石油资源储量日益减少,油田含水率增加,开采原油难度加大,为维持年产量稳定,油田需开发新的开采技术,这样势必会造成开采成本增加,油田经济效益下滑,当下滑到一定数值时,油田必须减少产量,否则将面临亏损。”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仅是大庆油田,我国开发较早的胜利、辽河等油田,开采峰值均已过去,逐步进入开发中晚期,出现含水率占比上升(综合含水率大多超过85%甚至达90%)、稳产难度大等情况,整体产量未来将逐步递减。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的原油产量基本没有太大变化。2009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43868万吨,产量为20301万吨;截至2013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增加5000万吨至48845万吨,而产量仅增产511万吨,为20812万吨。

  在2013年20812万吨的原油产量中,我国陆上的几大油田占据了主要部分。其中大庆油田生产原油4000万吨,长庆油田生产原油2432万吨,胜利油田生产原油2776.2万吨,辽河油田生产原油超过1000万吨,新疆油田生产原油1160万吨,仅这5个油田原油产量占比就超过了54%。

  在几大油田里,长庆油田的表现算是“一枝独秀”。长庆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近年来仍然保持不低的增速。然而,张永浩认为,长庆油田同样步入了开采的中后期,尽管目前产量较大,但是未来也会逐步减产。

  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春凯认为,除去储量与技术的双重限制,面对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进口反而更加经济,因此一些油田减产也是情理之中。

  事实上,近几年我国石油需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需求量的增长则主要通过原油进口量增加来满足。为此,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由2005年的36.69%上升至2013年的57.39%。而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迅速下跌,加速了我国对原油的进口。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9月,我国每日购买的原油量比消耗量多出44万桶,是自2010年来最高;1~9月原油累计进口量达22850万吨,同比增长8.4%。9月中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3563万吨,约2.61亿桶,中石油控股的中国联合石油有限公司10月份在新加坡交易平台购买了2350万桶中东原油,创下了历史纪录。

  在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国内企业对原油的加速进口,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层面,“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在国际油价不断下跌时,更多采购国外原油相较自己开采更合理。”

  除去进口原油,在海外购置油田也成为保证国内石油供应的新途径。

  最近10年,我国的大型央企开始海外购置油田资产。由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14年展望》显示,2013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产量快速增长,权益产量超过1.1亿吨,较2012年增长10%以上。

  据了解,2013年之前,我国海外布局的油田主要由“三桶油”投资。其中中国石油油气权益产量在2013年由5200万吨增至5800万吨;中国石化在2013年收购尼日利亚和埃及等地在产项目后,油气权益产量首次超过3000万吨;中海油在2013年得益于尼克森的产量贡献,油气权益产量增长接近1倍,达到1800万吨。

  对此,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总监李莉认为,之前国内油田考虑稳产保供,更多是出于社会责任方面考虑;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在海外购买原油及油田资产,也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办法。

  海上油田将成为自给增产点

  一方面是油气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升,能源自给能力成为国内能源规划的重要议题。在2014年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增强能源的自主保障能力”被列为十三五中国能源战略的一项主要任务。

  在陆上油田总体产量难以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李莉认为,未来我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海上,掌握着海上勘探话语权的中海油也会是国内原油开采主要的增长点。

  2015年1月3日,中海油官方微信“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一篇名为《院士话深水》的文章中表示,几十年来,陆地上容易开采的储量大多已得到动用,余下的基本是难以开采或低品位的油气。而海洋油气资源动用程度较低,尤其是南海深水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并且海洋在非常规领域的前景也是不可限量的。

  中海油方面提供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南海西部的储量和产量分别达到649.6百万桶油当量和132284桶油当量/天,分别占中海油储量和产量的约14.7%和11.7%;南海东部是中海油重要的原油产区之一,目前主要作业水深为100米至300米,所产原油多为轻质油和中质油。截至2013年底,南海东部的储量和产量分别达到542.7百万桶油当量和166778桶油当量/天,分别占公司储量和产量的约12.3%和14.8%。

  尽管南海油田已经有相当的产量,但是《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首次提出在南海建设千万吨级别的大油田,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有接近中海油的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中海油在南海近海海域已有两个具备相当规模的油田。“能源规划中的建设千万吨大油田,可能更多的是指深海油田”。

  伊晓晨则告诉记者,整个南海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亿~300亿吨,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立方米,其中70%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海区域。

  林伯强则强调,从当前油价来看,深海勘探的经济性未必会超过进口原油;因此海上油田的开采,考虑更多的是石油能源自给的长期目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