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缺水缺氧不缺斗志 奋战川藏电力“天路”

来源:红网 作者:谢家威 编辑:唐小慧 2014-08-07 09:04:30
时刻新闻
—分享—

(每天工作人员会对照施工季度表做好相关记录。)

(海拔4000米的山顶上操作张力机是一项繁重且艰巨的任务。)

(湖南送变电公司电建儿女朴实的笑容是藏区最美的风景。)

   相关新闻: 挥洒汗水 只为那抹光明 ——湖南送变电公司藏区工程建设的那些事

            湖南送变电公司成功研发新设备 助力川藏联网

     红网通讯员 谢家威 巴塘报道
  
  藏区的8月,你能在滚滚的金沙江旁看见绵延的雪山下牛羊成群,风景如画;荒芜寂寥的原始森林里,你能在崇山峻岭间听到一句句浑厚的嗓音划破天际,一声声机械的轰鸣震撼人心。巴塘—昌都500kv线路工程和玉龙220kv变电工程是湖南送变电公司电建儿女奋战的地方,这里有他们为电力建设挥洒的汗水,也有他们为点亮川藏而写下的铮铮誓言。
  
  作为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川藏联网工程以建设难度极大、施工环境恶劣、沿线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条件差和高原生理健康保障任务艰巨著称。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湖南送变电的施工队员们背起行囊,与时间挽手,合力建设川藏电力天路。
  
  昼夜奋战60日 缺水缺氧不缺斗志
  
  在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巴塘—昌都500kv线路工程上,每日都有一群带着安全帽的小伙子行走在山间。戴铁珊,湖南送变电川藏联网工程包10段N2320—43B号桩位上一名普通的牵引设备员。在这里,大家都亲切的叫他老戴。如今,由于他所在的这基桩位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放线阶段,戴铁珊和十余名施工队员必须得日夜坚守在工地上。
  
  “小伙子,这施工建设的苦是你想象不到的”,戴铁珊指了指不远处那条延伸至山脚的索道笑着说:“这边山路太险了,我们只能靠那条索道运输干粮和水,那可是咱施工队的‘生命线’呐”。

    由于海拔高,加上物资运输的不便,老戴和307队的施工队员已经这在3800米的大山中并肩战斗的60余日里。大家为节约水源,每日甚至只能用小碗水沾湿毛巾来擦拭疲惫的身躯。当被问到是在什么支撑着他们时,老戴满是深情的说:“我们要昂着头回到家乡告诉亲人,我们没有丢国家电网人的脸”!
  
  诗情画意洒川藏 用良知播种光明
  
  “极目峰四远,是何山,峰丛冲蓝顶。思文成入藏,红山八廓,土木初兴。百步寒冰刺眼,朽木护履新。碧空盘孤鹰,幼兽哀鸣……”这首诗词是湖南送变电包10段项目部负责工程技术的朱培能创作的。一名施工队员说,朱培能是项目部出了名的“诗人”。在施工队员的指引下,这位不满30岁的小伙子露面了,他黝黑的面庞写满沧桑,正在忙着为上塔准备开展质量检查的作业人员交待注意事项。
  
  为了保障能零缺陷的通过藏区电力工程验收,这已经是朱培能过百次的爬上这海拔4000多米的桩位了。他望着山间的那条小路说:“这条路我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回了,爬上来就得花3个多小时,每次上山前我都得随手捡上一根枯木干,这路太难爬了!”

   随即,他指了指自己的鞋子说:“你瞧瞧,就这样的结实登山鞋,一个月我就能爬坏3双,脚上早就有血泡了。”自藏区进入雨季之后,山路的泥泞与湿滑就让上山的路途更显艰辛,而在这几个月中,由于正值组塔放线的攻坚期。朱培能为了确保每基杆塔的安全质量,他每日都得到各桩位叮嘱和巡查。即使路再难走,山再陡峭,用他自己的话说:藏区工程是民心,而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让青春闪耀藏区 把骄傲留在一线
  
  点亮川藏是中国梦,也是每一个有志电力青年的梦。在川藏联网工程这条注定不平凡的电力建设道路上,有老而弥坚的建设者身影,也有散发着青春与活力的青年力量,他们同样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挥汗如雨,谱写别样青春。
  
  晚上10点的藏区显得格外寂静,巴塘包10施工段项目部的办公室灯光在夜色格外显眼,里面一个小伙子正对照着一本本册子做着记录。他是肖泽众,湖南送变电川藏联网工程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一年前他还只是一名刚从三峡电力大学毕业的23岁小伙子,如今他已经在巴塘的包10施工段与他的电力兄弟们奋战了近半年时间。小肖说,他正在整理包10施工段近半年来的组塔、放线、消缺的相关资料。
  
  “这包10施工段每一个桩位的建设进度都在我这里”,在他的记录本中,有包括该项目部各施工队每日的施工进度、完成总量都有详尽的记录。由于山高路远,稍近的施工队回到项目部都是傍晚,小肖必须每天做好记录备查工作,忙碌的时候常要加班到凌晨。而面对这样一份工作,他只是打开自己的手机说:“看,这是我和同学的聊天,他们听说我来川藏联网工程搞建设,都挺佩服我的,也许这边是苦点,但谁年青没吃过苦,如今我是同学的骄傲,这些工程记录也鉴证了我一步步的成长”。

  “身于幽谷处,走在大山间,脚踏天边云,银线舞蓝天”,想赞美电建人,搜遍了厚重的词典,可没有找到华丽的诗句;想说几句关心的话语,可不知道怎样的文字语言才能感到暖心;想歌颂这一群可爱的送变电人,可不知怎样的音符方能歌颂他们夜以继日的奉献精神。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的苦与累。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