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国不可能成全球头号产油国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 编辑:彭双林 2013-06-11 10:13:23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一则关于美国原油产量的新闻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标题为“国际能源署(IEA):美国未来可满足全球1/3的石油供应”。一时间,看者哗然,有对全球原油市场发生结构性转变担忧的,也有对这一新闻不以为然的,更有甚者认为这是美国的阴谋。

  但实际上,这则源于《金融时报》的消息是一条乌龙新闻。事实上,这一消息来自于IEA的5月报,其实根本不能算作新闻,因为早在去年四季度,IEA就已经对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给予了极乐观的评价,本次只是小幅上调美国产量预期。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2年美国原油产量为646万桶/天,同期全球日产量7556万桶 ,在全球其它国家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美国产量需要达到3455万桶才能实现全球供应1/3,这就意味着美国原油产量在未来5年需要增长接近4.5倍。但美国历史上原油最高日产量也未达到1000万桶,2012年欧佩克全部产量累计也只有3089万桶。即便是从更符合原文本意的原油和其他液体燃料这一口径来看,结果也基本类似,美国需要在未来5年内增产4倍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关于这则新闻,主流观点和评论集中于三点:页岩油革命将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并且将远超沙特和俄罗斯,美国将实现原油自足并有可能对外出口;美国将通过原油作为外交工具,通过提升产量打压中东和俄罗斯,同时控制亚太和欧洲;页岩油革命可以为美国提供解决财政问题的新途径,美国在财政和货币上将有更大的余地。

  对于第一点,实际上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彼时同样也是IEA在其年报中对美国原油产量给予了极乐观的预期,预计美国将在2020年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桶并超过沙特位居全球首位。即便是这一预期能得以实现,以目前美国1800万桶的日消耗量,美国原油自给率也仅仅能达到60%,距离美国石油独立甚至出口仍有不小缺口。

  但实际上,这一目标就目前来看仍略显困难。一方面自2011年美国页岩油产能能够得以快速提升,有较大程度来自于此前大量激增用以开采页岩气的旋井转为开采页岩油,但目前美国油气井总数量已从201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连续近9个月回落。

  支撑2008-2012年页岩气产量爆发的重要因素是此前5年持续高企的天然气价格,2004-2008年美国天然气均价8.02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历史正常油气比值计算,相当于145美元/桶的油价,自2010以来的3年,北美不足90美元/桶的原油均价显然不足以支撑新产量的大量投产,因而过去一年的页岩油产量爆发只能算是页岩气热潮的一个结尾,而不是复制。

  另一方面,页岩油生产衰减率超过40%,需要用密集钻井才能维持产量的稳定,因而其成本高昂。据欧佩克称,北美页岩油生产成本普遍在75美元/桶以上,在目前油价水平下,能维持目前产量已实属不易,更难以承担进一步增产可能带来的价格下行。

  此外,虽然页岩油产量蓬勃发展,但不可忽视的美国常规石油产量增速的缓慢, 2003-2012年的10年间,虽然国际油价上涨逾3倍,但美国三大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康菲的产量增长仅为1.3%,储量年限也与10年前持平,仍为14年,但同期在开采项目上的支出已增长4.2倍。由此可见,虽然目前美国的“页岩油革命”看起来前景一片光明,但支撑其原油产量主要部分的常规储备增长依旧不容乐观。

  对于第二点,美国自去年起在外交政策上确实开始积极利用能源作为手段,尤其是自今年初以来,奥巴马在水力压裂、页岩油气开采和天然气出口等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态度,与其第一任期内对于传统能源的消极态度有了极大的改变。自去年开始,通过天然气出口问题,美国也成功为欧洲和亚太树立了典范,欧盟对俄气(Gazprom)发起了反垄断调查,成功迫使其降价,英国和德国开始介入页岩气生产,日本也在积极尝试可燃冰开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虽对化石能源有了一些政策上的转向,但至少从目前来看,这种转向更多局限于天然气,而非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中唯一的清洁能源,其推广可以算作是传统和可再生能源路线之间在现阶段的一种平衡。而对于原油,显然奥巴马的政策就没那么宽容,在Keystone XL管道的修建等诸多问题上可见一斑。

  当然,美国确实有能力对油价实现引导,去年是Brent赶超WTI的关键一年,Brent原油期货连续2个季度成交量赶超WTI,连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年报也开始使用Brent作为基准。

  但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8月道达尔向IOSCO提交信函不点名指出目前北海市场存在人为操纵之后,Brent又开始陷入旋窝;今年二月普氏、壳牌之争先是将北海市场置于分裂边缘,随后在5月13日IEA月报公布的当日,欧洲委员会称,将就Brent定价机制问题对这两家公司和BP、挪威国油(StatOil)展开调查,Brent定价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质疑。同期WTI对Brent价差却在悄然修复,可以预见的是,不出2年,WTI将再度回归全球第一基准油价的宝座。

  因而在这一背景之下,美国更无理由打压油价,一方面,自2012年战略重心东移以来,美国的外交核心就是中国,打压油价等于为中国提供了廉价石油之路,这显然不符合美国战略需求;另一方面,油价的持续下跌,也并不利于奥巴马远期清洁能源战略的实施;此外,打压油价不利于WTI重新抢回制高点。

  最后一点,页岩油革命能多大程度解决目前美国的财政窘境,更多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话题。截至目前也没有权威机构对这一远景做出过有说服力的调查,基本都只是大致的预估,从创收3000亿美元到8000亿美元的说法都有。不过从目前油气行业对美国财政收入的贡献度,以及近3年来页岩油气快速发展给美国带来的财政红利来看,即便是最乐观的情况下,靠单一能源行业也难撑大局。

  当然,能源确实能够推动美国经济更快复苏,但在两次石油危机都已经过去30年的今天,没有多少人会真的相信能源可以再对经济产生决定性作用,美国政府也一直都是“揣着明白说糊涂”,对外高调宣称能源带来实惠的同时,对油气行业也并未给予任何实际优惠政策。

  因而,美国在可预见的10年之内基本没有可能实现原油完全自给,在化石能源还能占主流的时期内也基本没有可能实现“全球1/3石油供应”的可能性。美国有意将能源用作外交新工具,但目前来看,虽有迹象但并不是很明显。而对于页岩油气促美国经济新一轮发展或实现财政平衡的说法,就目前来看也基本是遥不可及。事实上,对页岩油气近乎神话的炒作可以休矣。

  (作者系中证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能源频道首页